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植物学论文--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

淮安城市滨河绿地植物景观研究

致谢第1-4页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9页
第一章 文献综述第9-19页
   ·滨河绿地在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第9-10页
   ·关于滨河相关问题的提出第10页
   ·研究理论基础第10-11页
     ·滨河绿地第10-11页
     ·景观评价第11页
     ·植物配置第11页
   ·研究意义和目的第11-12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11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的第11-12页
   ·国内外动态第12-16页
     ·国外现状第12页
     ·国内现状第12-16页
   ·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  ·研究思路第16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·论文创新点第17-19页
第二章 淮安城市滨河概况第19-21页
   ·淮安地域概况第19-20页
     ·地理位置第19页
     ·地形地貌第19页
     ·气候第19页
     ·土壤第19页
     ·植物资源第19-20页
   ·淮安城市典型滨河概况第20-21页
     ·古黄河第20页
     ·里运河第20页
     ·大运河第20页
     ·盐河第20-21页
第三章 淮安城市滨河植物群落特征分析第21-44页
   ·研究对象和样地选择第21-23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23-25页
     ·植物群落密度第23页
     ·植物群落郁闭度第23-24页
     ·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第24页
     ·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分析方法第24页
     ·植物群落多样性第24-25页
     ·滨河植物群落相似性第25页
   ·调查结果与分析第25-42页
     ·淮安市滨河植物群落密度分析第26-27页
     ·淮安市滨河植物群落郁闭度第27页
     ·淮安市滨河植物群落种植结构分析第27-29页
     ·淮安市滨河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分析第29-33页
     ·淮安市滨河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分析第33-34页
     ·淮安市滨河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第34-38页
     ·淮安市滨河植物群落相似性分析第38-4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2-44页
第四章 淮安城市滨河植物AHP法景观综合评价第44-57页
   ·层次分析法(AHP)相关理论第44-46页
     ·AHP方法的原理第44页
     ·AHP方法的基本步骤第44-45页
     ·AHP方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第45-46页
   ·AHP评价模型的建立第46-50页
     ·确立评价对象第46页
     ·确立评价因子,确定评分标准第46-50页
     ·因子打分方法第50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50-55页
     ·判断矩阵的构造与排序第50-54页
     ·综合评价计算结果分析第54-5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5-57页
第五章 淮安城市滨河绿地SD法景观综合评价第57-65页
   ·研究对象和方法第57页
     ·研究对象第57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——SD法景观综合评价第57页
   ·SD法的测试人员第57页
   ·SD法评判因子的选定第57-58页
   ·结果分析第58-6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4-65页
第六章 淮安城市滨河绿地植物配置现状分析第65-71页
   ·淮安城市滨河绿地植物景观总体特征第65-66页
   ·淮安城市滨河绿地植物景观类型第66-68页
     ·密林式滨河植物景观带第67页
     ·模纹花坛滨河景观带第67-68页
     ·疏林草地型滨河植物景观带第68页
   ·淮安城市滨河绿地植物景观中的不足第68页
     ·滨河绿地景观缺乏地域特色第68页
     ·改变滨河景观原有的自然曲线,破坏生物的栖息环境第68页
   ·淮安城市滨河区植物景观的优化建议第68-70页
     ·滨河植物的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第68-69页
     ·模拟自然群落第69页
     ·建立生态驳岸第69-7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0-71页
第七章 结论与讨论第71-73页
   ·结论第71页
   ·本文仍需探讨的问题第71-73页
参考文献第73-76页
附录1 淮安滨河绿地主要植物名录表第76-79页
附录2 评价样地照片图版第79-84页
详细摘要第84-86页
Abstract第86-87页

论文共8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南通市区主要公园植物造景分析与评价
下一篇:雨水与河道水对太湖蓝藻生长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