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目录 | 第8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6页 |
·研究的背景 | 第11页 |
·研究的目的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的方法 | 第12页 |
·实地调研法 | 第12页 |
·文献采集法 | 第12页 |
·实例分析研究法 | 第12页 |
·综合分析法 | 第12页 |
·国内外研究概述 | 第12-15页 |
·国外研究概述 | 第12-13页 |
·国内研究概述 | 第13-15页 |
·研究的内容及框架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的内容 | 第15页 |
·研究的框架 | 第15-16页 |
第2章 旅游度假区居住建筑的相关理论概述 | 第16-41页 |
·旅游度假区居住建筑 | 第16-19页 |
·旅游度假区居住建筑概念辨析 | 第16页 |
·旅游度假区居住建筑的特点 | 第16-19页 |
·旅游度假区可持续规划的原则 | 第19-21页 |
·保护环境、生态优先 | 第19-20页 |
·利用资源、合理开发 | 第20页 |
·经济、景观、生态三位一体,实现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| 第20-21页 |
·追求特色、发掘内涵 | 第21页 |
·旅游度假区居住建筑可持续规划方法 | 第21-38页 |
·资源评价与保护 | 第21-24页 |
·总体布局与分区 | 第24-25页 |
·道路交通规划 | 第25-27页 |
·景观环境设计 | 第27-29页 |
·度假区建筑设计 | 第29-31页 |
·旅游设施规划 | 第31-32页 |
·旅游容量设计 | 第32-35页 |
·旅游开发影响评价 | 第35-38页 |
·新技术在旅游度假区可持续规划中的运用 | 第38-40页 |
·RS技术 | 第38页 |
·GIS技术 | 第38-39页 |
·GPS技术 | 第39页 |
·虚拟现实技术 | 第39-4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3章 旅游度假区居住建筑的现状问题及设计改进方法 | 第41-57页 |
·旅游度假区居住建筑的发展现状 | 第41-44页 |
·旅游度假区居住建筑的发展情况 | 第41-43页 |
·旅游度假区居住建筑取得的成就 | 第43-44页 |
·旅游度假区居住建筑的问题 | 第44-47页 |
·功能设计背离度假休闲的设计初衷 | 第44页 |
·建筑风格互相抄袭,体现不出景区特质 | 第44-45页 |
·空间与景观联系脱节,浪费自然资源 | 第45-46页 |
·盲目开发、空置率高、积压量大 | 第46-47页 |
·旅游度假区居住建筑运营模式改进方法 | 第47-54页 |
·政府引导 | 第47-49页 |
·行业发展 | 第49-51页 |
·企业管理 | 第51-54页 |
·成功案例借鉴 | 第54-55页 |
·墨西哥坎昆旅游度假区 | 第54页 |
·三亚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 | 第54-5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5-57页 |
第4章 旅游度假区中的居住建筑设计实例 | 第57-72页 |
·琅岐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 | 第57-63页 |
·项目概况 | 第57页 |
·设计愿景 | 第57-59页 |
·方案构想 | 第59页 |
·城市设计 | 第59-63页 |
·大连金石国际旅游度假区 | 第63-71页 |
·项目概况 | 第63-64页 |
·总体布局设计原则 | 第64-65页 |
·功能分区 | 第65-68页 |
·居住类建筑开发模式探究 | 第68-7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1-72页 |
第5章 旅游度假区居住建筑设计发展方向 | 第72-78页 |
·影响当代旅游度假区居住建筑需求因素 | 第72-73页 |
·时代因素 | 第72页 |
·社会因素 | 第72页 |
·经济因素 | 第72-73页 |
·文化因素 | 第73页 |
·当代旅游度假区居住建筑需求观 | 第73-75页 |
·功能要求表现——迎合人文主义理念 | 第73-74页 |
·环境景观表现——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重 | 第74页 |
·造型选择表现——介于理想与现实之间 | 第74-75页 |
·细节追求表现——对于灰空间的关注 | 第75页 |
·完善的配套设施 | 第75页 |
·旅游度假区居住建筑设计发展方向 | 第75-76页 |
·强化个性化设计是未来度假区居住建筑的重要诉求 | 第75-76页 |
·营造更具有高品质文化内涵的度假区居住建筑 | 第76页 |
·更加贴切的表达场所特质的度假区居住建筑景观设计 | 第7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6-78页 |
结论 | 第78-79页 |
致谢 | 第79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3页 |
作者简介 | 第83-8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| 第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