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1-6页 |
目录 | 第6-9页 |
摘要 | 第9-10页 |
文献综述 | 第10-25页 |
1 鸡球虫病免疫控制研究进展 | 第11-16页 |
·强毒球虫活卵囊疫苗 | 第11-12页 |
·减毒球虫活卵囊疫苗 | 第12-13页 |
·基因工程疫苗 | 第13-16页 |
·鸡球虫抗原的研究进展 | 第13-15页 |
·重组基因工程疫苗 | 第15页 |
·DNA 疫苗 | 第15-16页 |
·重组活菌类疫苗 | 第16页 |
2 鸡球虫感染的免疫应答 | 第16-23页 |
·鸡肠相关淋巴组织 | 第17-19页 |
·肠上皮间细胞(IECs) | 第17页 |
·肠上皮间淋巴细胞(IELs) | 第17-18页 |
·自然杀伤(NK)细胞 | 第18页 |
·固有层淋巴细胞(LPLs) | 第18页 |
·派伊尔氏结(PPs) | 第18-19页 |
·盲肠扁桃体 | 第19页 |
·其它细胞 | 第19页 |
·GALT 对鸡球虫感染的免疫应答 | 第19-20页 |
·球虫抗原的加工和递呈 | 第19-20页 |
·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 | 第20页 |
·抗球虫免疫中 IgA 的作用 | 第20页 |
·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| 第20-23页 |
·T 细胞的免疫效应 | 第20-22页 |
·细胞因子 | 第22-23页 |
3 MIC 蛋白研究进展 | 第23-25页 |
引言 | 第25-26页 |
第一部分 柔嫩艾美耳球虫微线蛋白 1 的克隆表达、纯化 | 第26-38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26-33页 |
·材料 | 第26-27页 |
·试验动物 | 第26页 |
·试验用虫株 | 第26页 |
·菌株、载体 | 第26页 |
·分子生物学试剂和试剂盒 | 第26页 |
·常规化学试剂 | 第26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26-27页 |
·培养基及配制 | 第27页 |
·克隆 MIC1 基因(RT-PCR)所用引物 | 第27页 |
·CaCl2法转化用材料 | 第27页 |
·琼脂糖凝胶电泳所需材料 | 第27页 |
·方法 | 第27-33页 |
·MIC1 的克隆 | 第27-30页 |
·MIC1、MIC1-AD 的重组表达 | 第30-33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33-36页 |
·RNA 的纯度及浓度 | 第33页 |
·MIC1 的 RT-PCR 结果 | 第33页 |
·MIC1 和 MIC1-AD 的 PCR 扩增结果 | 第33-34页 |
·重组质粒酶切鉴定 | 第34-35页 |
·MIC1-AD/MIC1 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的诱导表达和纯化 | 第35-36页 |
·重组蛋白的浓度 | 第36页 |
3 结论与讨论 | 第36-38页 |
第二部分 柔嫩艾美耳球虫微线蛋白 1 免疫保护试验 | 第38-44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38-40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38页 |
·试验动物 | 第38页 |
·试验虫株 | 第38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38页 |
·方法 | 第38-40页 |
·免疫动物 | 第38-39页 |
·免疫保护效果观察 | 第39-40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40-43页 |
·增重效果 | 第40-41页 |
·盲肠病变计分 | 第41-42页 |
·盲肠内容物卵囊数 | 第42页 |
·抗球虫指数(ACI) | 第42-43页 |
3 结论与讨论 | 第43-44页 |
第三部分 宿主对 EtMIC1 的免疫应答初步分析 | 第44-52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44-47页 |
·材料 | 第44-45页 |
·试验动物 | 第44页 |
·试验虫株 | 第44页 |
·主要试剂 | 第44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44-45页 |
·细胞因子实时荧光定量 PCR 扩增引物 | 第45页 |
·方法 | 第45-47页 |
·血清的采集 | 第45页 |
·抗体水平的检测 | 第45-46页 |
·盲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采集 | 第46页 |
·盲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总 RNA 的提取及 cDNA 的合成 | 第46-47页 |
·各细胞因子转录水平的检测 | 第47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47-51页 |
·抗体效价检测 | 第47-48页 |
·细胞因子转录水平的检测 | 第48-51页 |
3 结论与讨论 | 第51-52页 |
全文总结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63页 |
ABSTRACT | 第63-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