膜吸收与膜蒸馏集成烟气脱硫技术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1 绪论 | 第8-19页 |
·课题背景 | 第8-10页 |
·煤炭在我国的地位及燃煤过程硫氧化物的形成 | 第8-9页 |
·SO_2的危害 | 第9-10页 |
·燃煤脱硫技术概述 | 第10-16页 |
·燃烧前脱硫 | 第10页 |
·燃烧中脱硫 | 第10-11页 |
·燃烧后脱硫 | 第11-15页 |
·燃煤脱硫技术展望 | 第15-16页 |
·膜法烟气脱硫技术 | 第16-17页 |
·膜吸收技术 | 第16-17页 |
·膜蒸馏技术 | 第17页 |
·本文研究内容 | 第17-19页 |
2 膜及膜组件筛选研究 | 第19-23页 |
·膜材料 | 第19-20页 |
·膜组件 | 第20页 |
·本课题用膜选择 | 第20-23页 |
·膜材料选择 | 第20-21页 |
·膜组件选择 | 第21-23页 |
3 中空纤维膜吸收法烟气脱硫实验 | 第23-31页 |
·理论研究 | 第23-25页 |
·膜吸收法烟气脱硫原理 | 第23-24页 |
·膜系数、总传质系数、吸收率及脱硫率 | 第24-25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25-27页 |
·实验材料及流程 | 第25-26页 |
·分析方法 | 第26页 |
·数据记录 | 第26-27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27-29页 |
·吸收液流量、温度变化对脱硫率的影响 | 第27页 |
·气体停留时间对脱硫率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·模拟烟气流量对脱硫率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·气液两相不同流程对脱硫率的影响 | 第29页 |
·小结 | 第29-31页 |
4 真空膜蒸馏脱硫富液再生实验 | 第31-38页 |
·理论研究 | 第31-32页 |
·真空膜蒸馏再生 MDEA 特性 | 第31-32页 |
·实验 | 第32-34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32页 |
·实验装置及运行 | 第32-33页 |
·数据测定及处理 | 第33-34页 |
·数据记录 | 第34页 |
·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34-37页 |
·富液色谱图 | 第34-35页 |
·温度变化对富液再生率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·温度对膜蒸馏通量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·小结 | 第37-38页 |
5 中空纤维膜组件烟气脱硫数学模型 | 第38-50页 |
·传质经验式数学模型 | 第38-43页 |
·模型建立 | 第38-40页 |
·模型分析 | 第40-43页 |
·传质微分方程建立 | 第43-49页 |
·方程推导 | 第44-45页 |
·数值求解 | 第45-48页 |
·模型模拟分析 | 第48-49页 |
·小结 | 第49-50页 |
6 优化设计及经济性初步分析 | 第50-56页 |
·数学模型 | 第50-54页 |
·膜分离装置的操作模式 | 第50页 |
·经济背景 | 第50-51页 |
·经济性评价模型建立 | 第51-54页 |
·模型优化求解 | 第54-56页 |
7 二氧化硫回收研究 | 第56-60页 |
·SO_2回收工艺 | 第56-58页 |
·干法工艺 | 第56-57页 |
·湿法工艺 | 第57-58页 |
·小结 | 第58-60页 |
8 结论 | 第60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| 第67-69页 |
致谢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