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利益冲突与协调的产业转移承接研究--以湖南为例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4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·研究对象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本文的内容安排及技术路线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·创新之处 | 第12-1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 | 第14-19页 |
·产业转移研究 | 第14-16页 |
·国外产业转移的研究 | 第14-15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·利益冲突的研究 | 第16-17页 |
·国外研究成果 | 第16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·利益协调现状研究 | 第17-1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8-19页 |
第三章 产业转移承接引发区域利益冲突 | 第19-39页 |
·转移利益界限理论分析 | 第19-21页 |
·产业转移利益格局分析 | 第21-24页 |
·产业转移过程中利益冲突 | 第24-27页 |
·利益冲突的基本内容 | 第24-25页 |
·利益冲突的利益相关者 | 第25-27页 |
·产业转移承接利益冲突评价指标体系 | 第27-32页 |
·产业承接利益冲突体系 | 第27-28页 |
·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| 第28页 |
·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 | 第28-31页 |
·利益冲突评价的方法 | 第31-32页 |
·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两城市群利益冲突的评价 | 第32-3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四章 产业转移与承接中的区域利益协调 | 第39-47页 |
·利益协调的内涵及手段 | 第39-42页 |
·利益协调的内涵 | 第39页 |
·利益协调的手段 | 第39-42页 |
·产业转移与承接的利益冲突协调 | 第42-45页 |
·产业转移方与产业承接方的博弈分析 | 第42-44页 |
·产业承接地的博弈分析 | 第44-45页 |
·基于博弈分析法的两城市群利益协调分析 | 第45-4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五章 湖南产业承接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| 第47-63页 |
·湖南产业发展的“错位” | 第47-51页 |
·产业同构现象严重 | 第48-49页 |
·关联产业的缺失 | 第49-50页 |
·产业集聚规模小 | 第50页 |
·产业结构效益低 | 第50页 |
·政府制约过多 | 第50-51页 |
·产业承接的利益影响因素 | 第51-53页 |
·转移产业的适宜度 | 第52页 |
·转移产业的关联度 | 第52页 |
·转移方式的选择 | 第52-53页 |
·政府的转移支撑能力 | 第53页 |
·湖南产业承接的梯度系数 | 第53-57页 |
·产业梯度系数及其改进模型 | 第53-55页 |
·实证检验 | 第55-57页 |
·区域利益协调的产业承接效应 | 第57-59页 |
·区域利益冲突的弱化与协调 | 第59-61页 |
·区域利益冲突的基础弱化 | 第59页 |
·区域利益冲突的机制弱化 | 第59-61页 |
·湖南产业承接的建议 | 第61-6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3-65页 |
·论文主要结论 | 第63页 |
·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| 第63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8页 |
致谢 | 第68-69页 |
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69-70页 |
附表 | 第70-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