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1 绪论 | 第9-15页 |
·研究的意义 | 第9-11页 |
·研究的缘起 | 第9-10页 |
·研究的空间、时间维度 | 第10页 |
·研究的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国外研究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研究 | 第12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2-15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3-15页 |
2 荣昌的自然资源及其陶业发展 | 第15-26页 |
·荣昌的地理、历史及文化背景 | 第15-21页 |
·荣昌的地理位置、地形条件和气候特点 | 第15-16页 |
·荣昌县城镇发展的历史沿革 | 第16-18页 |
·荣昌的自然环境、人文环境与传统文化精神 | 第18-21页 |
·荣昌陶业发展的历史分期及其特征 | 第21-26页 |
·唐宋兴盛——稳重典雅、质朴大气(公元 618 年~1279 年) | 第22-23页 |
·明清发达——秀丽精巧、美观实用(公元 1368~1912 年) | 第23-24页 |
·近代发展——质优形美、釉色丰富(公元 1912~1949 年) | 第24-25页 |
·现代鼎盛——制作精良、品种繁多(公元 1949 至今) | 第25-26页 |
3 荣昌陶的传统制作工艺 | 第26-40页 |
·原料处理 | 第26-27页 |
·原料采集 | 第26-27页 |
·坯料制备 | 第27页 |
·塑形工艺 | 第27-34页 |
·拉坯成形 | 第28-31页 |
·模印成形 | 第31-32页 |
·手制成形 | 第32-34页 |
·施釉工艺 | 第34-36页 |
·浸釉 | 第35页 |
·画花 | 第35页 |
·其他施釉方法 | 第35-36页 |
·烧制工艺 | 第36-40页 |
·装匣 | 第36页 |
·窑形 | 第36-38页 |
·烧制 | 第38-40页 |
4 荣昌陶的现代制作工艺 | 第40-51页 |
·原材料处理 | 第40-42页 |
·原料采集 | 第40页 |
·坯料制备 | 第40-42页 |
·塑形工艺 | 第42-46页 |
·注浆成形 | 第42-44页 |
·可塑成形 | 第44-46页 |
·施釉工艺 | 第46-47页 |
·改良传统 | 第46页 |
·新型工艺 | 第46-47页 |
·烧制工艺 | 第47-51页 |
·窑形 | 第47-49页 |
·烧制 | 第49-51页 |
5 荣昌陶制作工艺现代转型发展策略 | 第51-61页 |
·荣昌陶保护与发展中现存的主要问题 | 第51-52页 |
·制作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受阻 | 第51页 |
·制陶资源渐失 | 第51-52页 |
·生产与销售市场不畅 | 第52页 |
·陶文化传承不力 | 第52页 |
·荣昌陶制作工艺现代转型模式研究 | 第52-58页 |
·宜兴紫砂陶的发展模式 | 第52-53页 |
·钦州坭兴陶的发展模式 | 第53页 |
·日本陶产业发展模式 | 第53-54页 |
·荣昌陶制作工艺现代转型模式探索 | 第54-56页 |
·荣昌陶产业的现代转型策略 | 第56-58页 |
·荣昌陶制作工艺现代转型的几点思考 | 第58-61页 |
·传统与现代制作工艺的统一性 | 第58-60页 |
·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| 第60-61页 |
6 结语 | 第61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5页 |
附录 | 第65页 |
A.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