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冶金工业论文--炼钢论文--铸锭论文--连续铸钢、近终形铸造论文

连铸板坯在辊道输送和堆冷过程中的温度场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1 绪论第10-27页
   ·引言第10-13页
   ·连铸坯凝固过程传热研究第13-19页
     ·结晶器传热的特点第14-16页
     ·二冷区传热特点第16-17页
     ·连铸坯凝固过程对铸坯质量的影响第17-19页
   ·连铸板坯辊道输送和堆冷过程传热研究第19-20页
     ·辊道输送过程铸坯传热特点第19-20页
     ·堆冷过程中铸坯传热特点第20页
   ·连铸坯凝固传热数学模型研究概况第20-23页
     ·数值模拟方法的特点第20-21页
     ·连铸坯凝固传热数学模型研究概况第21-23页
   ·连铸坯辊道输送和堆冷传热数学模型研究概况第23-25页
     ·连铸坯辊道输送传热数学模型研究概况第23-24页
     ·连铸坯堆冷传热数学模型研究概况第24-25页
   ·课题研究的目的、意义和内容第25-27页
     ·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5页
     ·课题研究的内容第25-27页
2 连铸坯传热数学模型的建立第27-37页
   ·连铸坯凝固传热数学模型的建立第27-34页
     ·基本假设第27-28页
     ·差分方程的建立和网格的划分第28-30页
     ·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第30-33页
     ·钢的热物性参数第33-34页
     ·冶金准则的确定第34页
   ·连铸坯辊道输送和堆冷传热数学模型的建立第34-36页
     ·辊道输送传热数学模型基本假设第34-35页
     ·辊道输送传热数学模型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第35页
     ·堆冷传热数学模型的基本假设第35页
     ·堆冷传热数学模型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第35-36页
     ·差分方程的建立和网格的划分第3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6-37页
3 程序的实现和可视化第37-45页
   ·程序的实现第37-40页
     ·主程序的开发第37-38页
     ·计算流程第38-40页
   ·板坯凝固传热软件界面第40-42页
   ·板坯堆冷传热软件界面第42-43页
   ·基于 Origin 软件的数据后处理第4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3-45页
4 连铸板坯凝固传热数学模型的验证及应用第45-61页
   ·工艺条件概述第45页
   ·连铸板坯表面温度验证第45-48页
     ·测温设备第46页
     ·测温方法第46-47页
     ·测温结果第47-48页
   ·连铸板坯坯壳厚度验证第48-52页
     ·试验仪器第48-49页
     ·射钉实验方案第49页
     ·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9-52页
   ·凝固传热数学模型在解决连铸板坯边角横裂纹中的应用第52-60页
     ·高温延塑性实验第53-56页
     ·连铸板坯二冷工艺分析第56-58页
     ·优化二冷冷却模式第58-59页
     ·实施效果第59-6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0-61页
5 提高连铸板坯出铸机温度研究第61-67页
   ·现有水表条件下拉速、过热度对铸坯温度的影响第61-63页
   ·提高连铸板坯出铸机温度的可行性措施分析第63-6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5-67页
6 连铸板坯输送和堆冷传热数学模型的验证及应用第67-80页
   ·连铸板坯输送传热数学模型的验证及应用第67-71页
     ·现场测温实验第67页
     ·输送条件对铸坯温降的影响第67-68页
     ·辊道输送对连铸坯热送热装温度的影响第68-71页
   ·连铸板坯堆冷传热数学模型的验证及应用第71-75页
     ·现场测温实验第71-73页
     ·堆垛条件对铸坯温降的影响第73-75页
   ·堆冷传热数学模型在模拟氢扩散中的应用第75-78页
     ·氢的主要危害第75页
     ·依托堆冷传热数学模型预测氢的扩散第75-77页
     ·氢扩散模拟结果第77-7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8-80页
7 结论第80-82页
致谢第82-84页
参考文献第84-90页
附录第90页
 A. 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90页
 B. 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第90页

论文共9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真空碳热还原制取金属锶的理论及实验研究
下一篇:熔盐电脱氧制备钛中电解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