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结构论文--金属结构论文--钢结构论文

钢框架加强型抗震节点的设计与工程应用

摘要第1-9页
Abstract第9-11页
第1章 绪论第11-25页
   ·选题背景第11-13页
   ·近年来国内外对钢框架梁柱连接节点的研究现状第13-21页
     ·截面削弱型梁柱连接节点的研究现状第13-17页
     ·截面加强型梁柱连接节点的研究现状第17-21页
   ·新型梁柱节点的设计原则第21-23页
     ·削弱型梁柱节点的设计原则第21-22页
     ·加强型梁柱节点的设计原则第22-23页
   ·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3-25页
第2章 钢框架节点分类及设计方法第25-47页
   ·钢框架传统梁柱节点的分类第25-27页
     ·按连接刚度分类第25-26页
     ·按连接方式分类第26-27页
     ·按截面形式分类第27页
     ·加强型抗震刚性节点的类型第27页
   ·我国钢框架节点设计应遵循的规范原则第27-34页
     ·强柱弱梁的规定第28-29页
     ·强节点弱构件的规定第29-30页
     ·节点域的设计规定第30-31页
     ·焊缝、螺栓强度的规定第31-32页
     ·抗震构造措施的规定第32-34页
   ·传统钢框架节点设计方法第34-35页
   ·新型加强型节点的设计方法第35-45页
     ·梁端翼缘板加强式节点的设计步骤第35-40页
     ·盖板加强型节点的设计步骤第40-42页
     ·梁端翼缘圆弧扩翼型节点的设计步骤第42-43页
     ·梁端翼缘侧板加强型节点的设计步骤第43-4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5-47页
第3章 加强型节点的抗震性能第47-63页
   ·梁端翼缘板加强型节点第47-52页
     ·试验研究内容和方法第47-49页
     ·试验试件破坏形态和试验结果第49-51页
     ·试验结论及设计建议第51-52页
   ·盖板加强型节点第52-56页
     ·试验研究内容和方法第52-53页
     ·试验试件破坏形态和试验结果第53-55页
     ·试验结论及设计建议第55-56页
   ·梁端翼缘圆弧扩翼型节点和侧板加强型节点第56-61页
     ·试验研究内容和方法第56页
     ·试验试件破坏形态和试验结果第56-60页
     ·试验结论及设计建议第60-6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1-63页
第4章 加强型抗震节点设计实例第63-95页
   ·设计资料第63页
     ·工程概况第63页
     ·荷载第63页
   ·框架结构设计第63-66页
     ·结构布置第63-65页
     ·荷载和内力计算第65-66页
   ·框架截面验算第66-74页
     ·框架柱第66-68页
     ·框架梁第68-70页
     ·框架次梁第70-71页
     ·组合楼板第71-74页
   ·框架梁柱节点设计第74-89页
     ·梁端翼缘板加强式节点设计第74-78页
     ·盖板加强式节点设计第78-81页
     ·梁端圆弧扩翼式节点设计第81-82页
     ·侧板加强式节点设计第82-84页
     ·加强型节点性能对比分析和设计方法汇总第84-89页
   ·柱脚设计第89-9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92-95页
第5章 加强型节点钢框架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第95-111页
   ·引言第95-96页
     ·弹塑性时程分析的基本原理第95-96页
     ·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的基本假定第96页
     ·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的基本步骤第96页
   ·弹塑性时程分析输入的地震波第96-99页
     ·地震波的选取原则第96-98页
     ·地震波的调整第98-99页
     ·地震时程及反应谱选用第99页
   ·弹塑性时程分析及结果讨论第99-110页
     ·塑性铰定义第99-100页
     ·塑性铰的力-位移曲线第100页
     ·EL-Centro 波时程分析第100-103页
     ·唐山-北京饭店处地震波时程分析第103-106页
     ·考虑楼面荷载和不考虑楼面荷载时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第106-11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10-111页
第6章 结论及展望第111-115页
   ·结论第111-112页
   ·展望第112-115页
参考文献第115-119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、参加的科研、工程实践及获奖情况第119-120页
致谢第120页

论文共12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钢框架RBS节点的设计与工程应用
下一篇:岩质高陡边坡锚杆—土工网垫喷播植草生态护坡结构稳定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