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10页 |
| Abstract | 第10-13页 |
| 第一章 前言 | 第13-30页 |
| ·水污染概述 | 第13-15页 |
| ·重金属废水污染概述 | 第13-14页 |
| ·镉的性质,用途及毒性 | 第14-15页 |
| ·含镉废水处理方法及其缺陷 | 第15页 |
| ·微生物吸附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| 第15-27页 |
| ·微生物吸附剂的类型及来源 | 第16-18页 |
| ·微生物对重金属的抗性机制 | 第18-20页 |
| ·微生物吸附基本理论 | 第20-22页 |
| ·生物吸附的影响因素 | 第22-25页 |
| ·生物吸附的热力学模型 | 第25-26页 |
| ·生物吸附的动力学模型 | 第26-27页 |
| ·海洋微生物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| 第27-28页 |
| ·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| 第28-30页 |
|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30-39页 |
| ·实验试剂 | 第30页 |
| ·实验仪器 | 第30-31页 |
| ·Cd(Ⅱ),Zn(Ⅱ),Cu(Ⅱ)浓度的测定 | 第31页 |
| ·基本培养基 | 第31页 |
| ·抗镉菌株的筛选 | 第31页 |
| ·筛选最佳除镉菌株 | 第31-32页 |
| ·最佳除镉菌株的16S rDNA鉴定 | 第32-33页 |
| ·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| 第32页 |
| ·16SrDNA | 第32-33页 |
| ·Pseudoalteromonas sp.SCSE709-6液体培养下对镉的去除作用 | 第33-36页 |
| ·菌株的生长曲线绘制 | 第33页 |
| ·环境因素对菌株除镉效果的影响 | 第33页 |
| ·菌株液体培养时除镉机理的研究 | 第33-35页 |
| ·菌体干重与OD_(600)的关系 | 第35-36页 |
| ·菌液对镉的去除 | 第36-38页 |
| ·菌株培养和吸附剂制备 | 第36页 |
| ·盐度,pH对菌液除镉效果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| ·营养物质对菌株生物量和除镉效果的影响 | 第37页 |
| ·动力学研究 | 第37页 |
| ·菌液投加量对镉吸附量的影响 | 第37页 |
| ·热力学研究 | 第37-38页 |
| ·二元重金属体系对菌株生长及去除效果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| ·镉,锌,铜离子对菌株生长曲线的影响 | 第38页 |
| ·单一金属去除效果 | 第38页 |
| ·二元金属体系对金属的去除效果 | 第38-39页 |
|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| 第39-65页 |
| ·筛选抗镉菌株 | 第39页 |
| ·筛选最佳镉去除菌株 | 第39-40页 |
| ·菌株的鉴定 | 第40-41页 |
| ·菌株抗镉水平与除镉能力的关系 | 第41-43页 |
| ·环境因素对菌株除镉效果的影响 | 第43-48页 |
| ·温度 | 第43-44页 |
| ·初始镉浓度 | 第44-46页 |
| ·pH | 第46-47页 |
| ·盐度 | 第47-48页 |
| ·菌株Pseudoalteromonas sp.SCSE709-6除镉机理研究 | 第48-51页 |
| ·外部卷积作用 | 第48-49页 |
| ·红外光谱 | 第49-50页 |
| ·菌株外部吸附量和内部富集量 | 第50-51页 |
| ·菌液对镉离子的去除 | 第51-60页 |
| ·菌液的不同组分形式对Cd(Ⅱ)去除效果比较 | 第51-52页 |
| ·溶液pH对菌液除镉效果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| ·盐度对菌液除镉效果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| ·营养物质对菌株生物量及除镉效果的影响 | 第54-56页 |
| ·动力学研究 | 第56-58页 |
| ·菌液投加量对吸附量的影响 | 第58页 |
| ·热力学研究 | 第58-60页 |
| ·二元重金属体系对菌株生长及去除效果的影响 | 第60-65页 |
| ·菌株在不同重金属下的生长曲线 | 第60-61页 |
| ·菌株在不同重金属下的去除效果 | 第61-62页 |
| ·二元金属体系对金属的去除效果 | 第62-65页 |
| 第四章 结论和展望 | 第65-6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7-76页 |
| 致谢 | 第76-77页 |
|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7-78页 |
|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