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0页 |
| 第一章 研究背景及选题思路 | 第10-20页 |
| ·CH_4-CO_2重整反应介绍 | 第10-12页 |
| ·CH_4-CO_2重整反应的重要性 | 第10-11页 |
| ·催化剂积碳问题 | 第11-12页 |
| ·消除积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| 第12页 |
| ·Ni基催化剂的改性 | 第12-14页 |
| ·活性组分的改性 | 第12-13页 |
| ·载体的选择 | 第13-14页 |
| ·金属和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| 第14-15页 |
| ·金属和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提出 | 第14页 |
| ·金属和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本质 | 第14页 |
| ·金属和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 | 第14-15页 |
| ·金属和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重整的影响 | 第15页 |
| ·CO_2的吸附和解离 | 第15-17页 |
| ·CO_2的吸附 | 第15-16页 |
| ·CO_2的解离 | 第16-17页 |
| ·前人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| 第17页 |
| ·选题思路及研究方案 | 第17-20页 |
| 第二章 理论基础 | 第20-28页 |
| ·密度泛函理论 | 第20-22页 |
| ·密度泛函理论的发展 | 第20-21页 |
| ·交换相关能分类简介 | 第21-22页 |
| ·赝势方法 | 第22-23页 |
| ·平面波基组 | 第23-24页 |
| ·电子布居数 | 第24-25页 |
| ·态密度 | 第25页 |
| ·过渡态的寻找 | 第25-26页 |
| ·文中计算参数的选择和基本公式 | 第26-28页 |
| 第三章 实验部分 | 第28-38页 |
| ·实验原理 | 第28-31页 |
| ·XPS原理 | 第28-30页 |
| ·电负性和化合价 | 第30页 |
| ·计算电荷步骤 | 第30-31页 |
| ·药品、实验仪器与设备 | 第31-32页 |
| ·实验内容 | 第32-33页 |
| ·Ni基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 | 第32-33页 |
| ·X-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 | 第33页 |
| ·结果分析 | 第33-37页 |
| ·XPS结果分析 | 第33-35页 |
| ·结合能与转移电荷量的的关系 | 第35-3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| 第四章 金属和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| 第38-50页 |
| ·引言 | 第38页 |
| ·表面模型的构建 | 第38-41页 |
| ·MgO(100)表面模型的构建 | 第38-40页 |
| ·γ-Al_20_3(110)表面模型的构建 | 第40-41页 |
| ·双金属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| 第41-48页 |
| ·双金属和MgO(100)面之间的相互作用 | 第41-44页 |
| ·双金属NiM和γ-Al_2O_3(110)面之间的相互作用 | 第44-48页 |
| ·载体和金属的性质对双金属和载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| 第五章 CO_2在负载型双金属催化剂上的吸附 | 第50-60页 |
| ·引言 | 第50页 |
| ·CO_2在负载型催化剂上的吸附 | 第50-55页 |
| ·CO_2在MgO负载的双金属催化剂上的吸附 | 第50-53页 |
| ·CO_2在γ-Al_2O_3负载的NiM双金属催化剂上吸附 | 第53-55页 |
| ·MSI与双金属催化剂对CO_2吸附能力的关系 | 第55-58页 |
| ·MSI对CO_2吸附能力的影响 | 第55-57页 |
| ·CO_2吸附对MSI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| ·CO_2吸附与电子结构的关系 | 第58-5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| 第六章 CO_2在负载型催化剂上的解离 | 第60-82页 |
| ·引言 | 第60页 |
| ·CO_2在NiM/γ-Al_2O_3双金属催化剂上的解离 | 第60-65页 |
| ·CO和O的吸附 | 第60-62页 |
| ·CO/O的共吸附 | 第62-63页 |
| ·CO_2在NiM/γ-Al_2O_3双金属催化剂上的解离 | 第63-65页 |
| ·电子结构与CO_2解离的关系 | 第65页 |
| ·CO_2在Ni_2CO_2双金属催化剂上的解离 | 第65-79页 |
| ·CO_2在完美和缺陷的Ni_2CO_2/MgO催化剂上的解离 | 第66-75页 |
| ·CO_2在Ni_2CO_2/γ-Al_2O_3双金属催化剂上的解离 | 第75-79页 |
| ·MSI对CO_2解离的影响 | 第79-80页 |
| ·CO_2解离在CH_4-CO_2重整的影响 | 第80页 |
| ·小结 | 第80-82页 |
|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82-84页 |
| ·全文总结 | 第82-83页 |
| ·创新点 | 第83页 |
| ·工作不足与建议 | 第83-8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4-95页 |
| 致谢 | 第95-96页 |
|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9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