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引言 | 第10-12页 |
第一章 陶澍其人与《靖节先生集》集注其书 | 第12-23页 |
第一节 陶澍生平与学术成就简述 | 第12-15页 |
一 陶澍的家世 | 第12-13页 |
二 陶澍在政治方面的成就 | 第13-14页 |
三 陶澍在学术文化方面的成就 | 第14-15页 |
第二节 陶澍集注《靖节先生集》之成书、体例和版本 | 第15-23页 |
一《靖节先生集》集注为未定稿 | 第15-17页 |
二 陶澍集注《靖节先生集》体例 | 第17-20页 |
三 陶澍集注《靖节先生集》重要及常见版本 | 第20-23页 |
第二章 陶澍集注《靖节先生集》的校勘 | 第23-55页 |
第一节 陶集诸本分卷及篇次比较 | 第23-44页 |
第二节 陶本校勘“以李公焕本为底本”为轻率之论 | 第44-48页 |
第三节 陶澍未见宋本而能辗转窥见宋本 | 第48-55页 |
一 陶本所引汤本非宋刻原本,为吴骞刻本 | 第48-49页 |
二 陶澍未见今存汲藏宋本、曾集刻本、苏体大字本等宋本 | 第49-50页 |
三 陶澍透过焦本与何校宣和本窥见宋本原貌 | 第50-52页 |
四 陶本所引李本为二本,且皆与今本有异 | 第52-53页 |
五 陶澍未见宋本造成的校勘问题 | 第53-55页 |
第三章 陶澍集注《靖节先生集》的注释和评说 | 第55-66页 |
第一节 对李公焕集注体的规范和丰富 | 第55-59页 |
一 标明注评作者和出处 | 第55-57页 |
二 集注而有所选择 | 第57-58页 |
三 注释的多层次和多侧而 | 第58-59页 |
第二节 汤汉注的引录和“忠愤说”的影响 | 第59-63页 |
一 汤汉提出“忠愤说” | 第60-61页 |
二 刘履与何孟春、黄文焕等对汤注“忠愤说”的泛化 | 第61-62页 |
三 陶澍关于“忠愤说”的诠释原则和矛盾 | 第62-63页 |
第三节 陶澍集注方式的问题 | 第63-66页 |
一 从李何二本转引汤注 | 第63-64页 |
二 未查证文献原始出处 | 第64-65页 |
三 罗列众说而不加断语 | 第65-66页 |
结语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69页 |
附录 | 第69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