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9-20页 |
·研究课题来源 | 第9页 |
·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8页 |
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| 第18-1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9-20页 |
第2章 理论基础 | 第20-32页 |
·辐射测温 | 第20-22页 |
·热辐射度量 | 第20-21页 |
·黑体 | 第21-22页 |
·黑体辐射定律 | 第22-28页 |
·Planck 定律 | 第22-25页 |
·Wein 位移定律 | 第25-26页 |
·Stefan-Boltzmann 定律 | 第26-28页 |
·视在温度(表观温度) | 第28-30页 |
·亮度温度 | 第28-29页 |
·颜色温度 | 第29-30页 |
·辐射温度 | 第3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0-32页 |
第3章 测温原理及分度方法 | 第32-36页 |
·测温原理 | 第32-34页 |
·亮度辐射温度计测温原理 | 第32-33页 |
·照度辐射温度计测温原理 | 第33-34页 |
·温度计分度方法 | 第3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4-36页 |
第4章 设计方案与装置建立 | 第36-50页 |
·光路系统 | 第36-37页 |
·1.6 微米亮度辐射温度计光路系统 | 第36-37页 |
·1.6 微米照度辐射温度计光路系统 | 第37页 |
·装置的设计与建立 | 第37-45页 |
·1.6 微米亮度辐射温度计装置整体描述 | 第37-39页 |
·1.6 微米照度辐射温度计装置整体描述 | 第39-40页 |
·1.6 微米亮度辐射温度计测温系统的建立 | 第40-44页 |
·1.6 微米照度辐射温度计测温系统的建立 | 第44-45页 |
·1.6 微米亮度辐射温度计恒温循环水冷部分 | 第45页 |
·数据采集表 | 第45-46页 |
·数据采集软件控制程序 | 第46-4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5章 1.6 微米亮度辐射温度计性能测试与评价 | 第50-63页 |
·1.6 微米亮度辐射温度计放大器增益测量 | 第50-51页 |
·1.6 微米亮度辐射温度计分度结果 | 第51-52页 |
·1.6 微米亮度辐射温度计 SSE 测量 | 第52-55页 |
·1.6 微米亮度辐射温度计稳定性测试 | 第55-57页 |
·1.6 微米亮度辐射温度计噪声等效温差(NETD)测量 | 第57-58页 |
·1.6 微米亮度辐射温度计暗信号测量 | 第58页 |
·1.6 微米亮度辐射温度计控温稳定性实验 | 第58-59页 |
·恒温水浴控温稳定性实验 | 第59-61页 |
·1.6 微米亮度辐射温度计不确定度分析 | 第6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1-63页 |
第6章 1.6 微米照度辐射温度计性能测试与评价 | 第63-67页 |
·1.6 微米照度辐射温度计分度结果 | 第63页 |
·1.6 微米照度辐射温度计稳定性测试 | 第63-65页 |
·1.6 微米照度辐射温度计噪声等效温差(NETD) | 第65页 |
·1.6 微米照度辐射温度计不确定分析 | 第65-6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结论 | 第67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