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目录 | 第10-14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4-36页 |
·立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| 第14-22页 |
·中国红层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及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 | 第15-17页 |
·四川盆地红层与水利与水电建设工程 | 第17-21页 |
·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| 第21-22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22-31页 |
·红层形成的地质环境 | 第22-23页 |
·红层的岩石学特征 | 第23-24页 |
·红层岩体工程特征 | 第24-25页 |
·红层坝基岩体稳定 | 第25-27页 |
·红层坝基岩体渗漏 | 第27-28页 |
·红层岩体的特殊地质问题 | 第28-31页 |
·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31-32页 |
·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| 第32-34页 |
·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成果 | 第34-36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34页 |
·论文创新点 | 第34-36页 |
第2章 四川盆地红层岩体建造-改造特征研究 | 第36-70页 |
·概述 | 第36-37页 |
·四川盆地红层成岩期岩相古地理演化史 | 第37-44页 |
·陆内坳陷盆地沉积期(J_1~J_2) | 第38-40页 |
·山前坳陷盆地沉积期(J_2~K_1) | 第40-42页 |
·陆内盆地萎缩期(K_1~E) | 第42-44页 |
·四川盆地红层沉积环境、沉积相与岩性组合模式 | 第44-54页 |
·红层岩石沉积环境和沉积相 | 第44-50页 |
·四川盆地的红层岩石的岩性组合 | 第50-54页 |
·红层的岩石学特征 | 第54-61页 |
·物质组成 | 第54-60页 |
·结构与构造 | 第60-61页 |
·构造及表生改造作用 | 第61-68页 |
·构造改造作用 | 第62-65页 |
·表生改造作用 | 第65-68页 |
·小结 | 第68-70页 |
第3章 红层岩体物理力学特征 | 第70-110页 |
·与红层岩体物理力学指标相关的几个问题 | 第70-72页 |
·与红层岩石及岩体相关的概念及红层岩体分类 | 第70-71页 |
·红层岩石(体)的物理力学指标分类 | 第71-72页 |
·岩石物理力学特征 | 第72-87页 |
·不同时代岩石的物理力学试验成果统计分析 | 第73-76页 |
·各类岩石物理力学指标特征 | 第76-85页 |
·岩石物理指标与力学指标关系分析 | 第85-87页 |
·岩体力学特征 | 第87-107页 |
·红层岩体结构特征概述 | 第87-89页 |
·力学参数及其取值概述 | 第89页 |
·红层岩体现场试验成果及相关规律 | 第89-101页 |
·红层岩体软弱夹层特征分析 | 第101-107页 |
·小结 | 第107-110页 |
第4章 四川盆地红层工程地质分区及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问题概述 | 第110-120页 |
·四川盆地红层工程地质分区 | 第110-112页 |
·工程地质分区的形成及分区要素 | 第110-111页 |
·工程地质分区 | 第111-112页 |
·红层地区与坝型选择的工程地质问题 | 第112-117页 |
·红层坝基岩体总体特征及其建坝适宜性的初步评价 | 第113-115页 |
·大坝所需天然建筑材料特点及总体评价 | 第115-117页 |
·坝型选择及已建水利水电工程坝型统计分析 | 第117页 |
·红层岩体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问题概述 | 第117-118页 |
·红层建坝岩体稳定问题 | 第118页 |
·红层岩体渗漏 | 第118页 |
·红层岩体特殊工程地质问题 | 第118页 |
·小结 | 第118-120页 |
第5章 红层坝基岩体稳定分析 | 第120-135页 |
·红层坝基岩体变形 | 第120-127页 |
·概述 | 第120-121页 |
·与坝基岩体变形相关的红层坝基岩体分类 | 第121-122页 |
·各类岩体主要变形特点及其变形问题分析 | 第122-125页 |
·不同变形类别的红层坝基岩体工程实例 | 第125-127页 |
·小结 | 第127页 |
·红层坝基岩体抗滑稳定 | 第127-135页 |
·概述 | 第127-128页 |
·红层岩体抗剪强度特点 | 第128页 |
·红层岩体坝基抗滑稳定类型 | 第128-132页 |
·红层岩体坝基抗滑稳定工程实例分析 | 第132-133页 |
·小结 | 第133-135页 |
第6章 红层渗漏问题研究 | 第135-157页 |
·红层透水带的形成与分布 | 第135-137页 |
·透水带的形成 | 第135-136页 |
·红层河谷岩体透水带分布特点 | 第136-137页 |
·红层岩体透水带特点 | 第137-139页 |
·与渗透特性相关红层岩体分类 | 第137-138页 |
·不同类别红层岩体渗透特点 | 第138-139页 |
·坝址区渗漏与防渗设计要点 | 第139-155页 |
·概述 | 第139-142页 |
·河床坝基渗漏的数值模拟分析 | 第142-146页 |
·绕坝渗漏的数值模拟分析 | 第146-151页 |
·红层岩体坝址区渗漏评价 | 第151-155页 |
·坝址区防渗设计原则及要点探讨 | 第155-157页 |
第7章 红层岩体特殊工程地质问题 | 第157-179页 |
·红层类岩溶 | 第157-168页 |
·砾岩类岩溶 | 第157-161页 |
·含膏盐的泥质岩类岩溶 | 第161-168页 |
·类岩溶小结 | 第168-169页 |
·红层膨胀岩 | 第169-179页 |
·概述 | 第170-172页 |
·膨胀岩与引水隧洞围岩的变形破坏实例分析 | 第172-175页 |
·膨胀围岩隧洞衬砌变形破坏机制分析 | 第175-177页 |
·膨胀岩隧洞设计施工要点 | 第177-179页 |
结论 | 第179-1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82-188页 |
致谢 | 第188-189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 | 第189页 |
1. 参与的科研项目 | 第189页 |
2.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