纳构件力学特性的分子动力学仿真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·课题背景 | 第9-11页 |
·纳米科技的发展 | 第9-10页 |
·计算机模拟技术 | 第10-11页 |
·课题来源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6页 |
·微纳构件加工过程的分子动力学仿真研究 | 第12-13页 |
·微纳构件力学特性的分子动力学仿真研究 | 第13-16页 |
·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分子动力学方法 | 第17-27页 |
·分子动力学基本原理 | 第17-18页 |
·原子间势函数的选取 | 第18-20页 |
·对势 | 第19页 |
·多体作用势 | 第19-20页 |
·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基本技术 | 第20-26页 |
·几何模型的建立 | 第20-21页 |
·初始条件 | 第21-22页 |
·边界条件 | 第22-23页 |
·系统的控制方法 | 第23-24页 |
·时间积分算法 | 第24-25页 |
·时间步长 | 第25-2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3章 纳米铜棒刻划过程的分子动力学仿真 | 第27-38页 |
·模型的建立与模拟细节 | 第27-30页 |
·模型的建立 | 第27-28页 |
·原子间相互作用势 | 第28-29页 |
·模拟技术细节 | 第29页 |
·物理量单位的标度 | 第29-30页 |
·纳米铜棒刻划过程仿真计算流程图 | 第30页 |
·弛豫过程分析 | 第30-32页 |
·刻划过程及分析 | 第32-36页 |
·形貌结构变化分析 | 第33页 |
·能量分析 | 第33-34页 |
·切削力分析 | 第34-35页 |
·截面应力分析 | 第35-36页 |
·不同深度刻划过程比较 | 第36-3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4章 纳米铜棒拉伸过程的分子动力学仿真 | 第38-49页 |
·宏观拉伸下铜的力学性能 | 第38-39页 |
·纳米铜棒拉伸过程模拟 | 第39-43页 |
·建模与模拟过程 | 第39-40页 |
·模拟结果分析 | 第40-43页 |
·不同参数拉伸过程模拟 | 第43-45页 |
·应变率对纳米铜棒拉伸性能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·截面尺寸对纳米铜棒拉伸性能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·刻划后铜棒的拉伸性能 | 第45-47页 |
·刻划后铜棒拉伸模拟过程及结果分析 | 第45-47页 |
·不同刻划深度对拉伸性能的影响 | 第4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7-49页 |
结论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4-56页 |
致谢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