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文献综述 | 第7-12页 |
引言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相关概念、内容及意义 | 第13-23页 |
一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相关概念厘定 | 第13-17页 |
(一)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| 第13-14页 |
(二) 人文关怀 | 第14-16页 |
(三)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| 第16-17页 |
二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主要内容 | 第17-20页 |
(一) 关怀大学生思想成长 | 第17页 |
(二) 关怀大学生政治进步 | 第17-18页 |
(三) 关怀大学生道德提升 | 第18页 |
(四) 关怀大学生心理和谐 | 第18-19页 |
(五) 关怀大学生价值实现 | 第19-20页 |
(六) 关怀大学生权益维护 | 第20页 |
三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实意义 | 第20-23页 |
(一)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| 第20-21页 |
(二) 有利于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| 第21页 |
(三) 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| 第21-23页 |
第二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分析 | 第23-32页 |
一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取得的主要成绩 | 第24-27页 |
(一)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得到重视 | 第24-25页 |
(二)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内容不断丰富 | 第25-26页 |
(三) 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方法和途径进一步拓展 | 第26页 |
(四)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得到提升 | 第26-27页 |
二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27-29页 |
(一) 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误解 | 第27-28页 |
(二)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倾向 | 第28页 |
(三)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重共性轻个性的倾向 | 第28-29页 |
三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| 第29-32页 |
(一)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够 | 第29页 |
(二) 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文关怀素养不高 | 第29-30页 |
(三)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没有形成有效的队伍合力 | 第30-31页 |
(四)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 | 第31-32页 |
第三章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对策 | 第32-43页 |
一、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正确认识 | 第32-33页 |
(一) 充分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| 第32页 |
(二) 全面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对象的思想实际和主导需要 | 第32-33页 |
(三) 正确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系统性与持久性 | 第33页 |
二、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文关怀素养 | 第33-36页 |
(一) 确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| 第34页 |
(二) 树立积极平等的教育观 | 第34-35页 |
(三) 强化人文关怀角色意识 | 第35页 |
(四) 提高精神关怀能力 | 第35-36页 |
三、创新富有人文关怀魅力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法 | 第36-39页 |
(一) 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时俱进 | 第36-37页 |
(二) 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| 第37-39页 |
四、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合力形成 | 第39-43页 |
(一) 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| 第39页 |
(二) 营造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氛围 | 第39-40页 |
(三) 大力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| 第40页 |
(四) 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队伍领导 | 第40-41页 |
(五)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理论研究 | 第41-43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43-46页 |
附录: 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现状调查》访谈提纲 | 第46-47页 |
后记 | 第47-48页 |
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