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引言 | 第8-9页 |
临床研究 | 第9-18页 |
一、 临床资料 | 第9-10页 |
(一) 病例来源 | 第9页 |
(二) 中医诊断标准 | 第9页 |
(三) 西医诊断标准及定位诊断 | 第9页 |
(四) 纳入标准 | 第9-10页 |
(五) 排除标准 | 第10页 |
(六) 剔除标准 | 第10页 |
(七) 脱落标准 | 第10页 |
二、 研究方法 | 第10-14页 |
(一) 纳入病例 | 第10页 |
(二) 随机分组 | 第10-11页 |
(三) 考察的因素和水平 | 第11页 |
(四) 析因设计方案 | 第11-12页 |
(五) 一般情况分析 | 第12-13页 |
(六) 治疗方法 | 第13-14页 |
(七) 观察指标 | 第14页 |
(八) 疗效判定标准 | 第14页 |
(九) 统计方法 | 第14页 |
三、 研究结果 | 第14-18页 |
(一) 初始评分基础数据比较 | 第14-15页 |
(二) 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及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 | 第15-18页 |
讨论 | 第18-26页 |
一、 祖国医学对面瘫的认识 | 第18-19页 |
(一) 对面瘫病名的认识 | 第18页 |
(二) 对面瘫病因病机的认识 | 第18页 |
(三) 对面瘫治疗的认识 | 第18-19页 |
二、 西医对本病的认识 | 第19-21页 |
(一) 面神经的解剖 | 第19-20页 |
(二) Bell's 面瘫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| 第20页 |
(三) Bell's 面瘫的病理学研究 | 第20-21页 |
三、 选择析因设计的依据 | 第21-22页 |
四、 选择各治疗因素的依据 | 第22-24页 |
(一) 针刺疗法 | 第22-23页 |
(二) 电针疗法 | 第23页 |
(三) 艾灸疗法 | 第23页 |
(四) 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法 | 第23-24页 |
五、 结果分析 | 第24页 |
六、 机理探讨 | 第24-26页 |
(一) 针刺 | 第24-25页 |
(二) 电针 | 第25页 |
(三) 艾灸 | 第25页 |
(四) 激素 | 第25-26页 |
结语 | 第26-2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7-30页 |
综述 | 第30-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6-38页 |
附表 | 第38-40页 |
致谢 | 第40-41页 |
发表论文 | 第41-44页 |
详细摘要 | 第44-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