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0页 |
| 符号表 | 第10-11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7页 |
| ·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结构及特点 | 第11-13页 |
| ·弱磁调速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| ·控制方法 | 第13-14页 |
| ·电机结构方面 | 第14页 |
| ·本文的主要工作 | 第14-17页 |
| 第二章 空间电压矢量PWM(SVPWM)控制技术 | 第17-27页 |
| ·空间电压矢量SVPWM的控制原理 | 第17-20页 |
| ·空间电压矢量概念 | 第17-18页 |
| ·基本电压空间矢量 | 第18-20页 |
| ·电压空间矢量SVPWM技术的实现 | 第20-27页 |
| ·开关时间的计算及仿真模块的搭建 | 第20-23页 |
| ·扇区的选择及仿真模块的搭建 | 第23-24页 |
| ·电压空间矢量切换点的计算及仿真模块的搭建 | 第24-25页 |
| ·产生电压空间矢量对应的PWM波及仿真模块的搭建 | 第25-27页 |
| 第三章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矢量控制 | 第27-39页 |
| ·坐标变换理论 | 第27-29页 |
| ·abc坐标系与dq坐标系的变换 | 第27-28页 |
| ·αβ坐标系与dq坐标系、abc坐标系的变换 | 第28-29页 |
| ·坐标变换模块的仿真实现 | 第29页 |
| ·永磁同步电动机dq轴数学模型 | 第29-31页 |
| ·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矢量控制 | 第31-33页 |
| ·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仿真模型 | 第33-34页 |
| ·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仿真实验 | 第34-38页 |
| ·起动性能仿真 | 第34-35页 |
| ·抗负载扰动性能仿真 | 第35-36页 |
| ·调速性能仿真 | 第36-37页 |
| ·过载能力仿真计算 | 第37-38页 |
| ·仿真结果分析 | 第38-39页 |
| 第四章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弱磁控制技术 | 第39-53页 |
| ·永磁同步电动机弱磁控制的原理 | 第39-43页 |
| ·电流极限圆与电压极限椭圆 | 第39-40页 |
| ·永磁同步电动机弱磁原理及过程 | 第40-43页 |
| ·永磁同步电动机弱磁控制技术的方法 | 第43-49页 |
| ·弱磁区域的确定 | 第43-45页 |
| ·调速系统结构框图 | 第45页 |
| ·MTPA模块的计算及仿真模型的建立 | 第45-46页 |
| ·电流参考值的修正及仿真模型的建立 | 第46-48页 |
| ·仿真系统整体模型 | 第48-49页 |
| ·系统仿真实验 | 第49-52页 |
| ·电流修正值比例系数的选取 | 第49页 |
| ·电机起动性能仿真实验 | 第49-51页 |
| ·电机抗扰性能仿真实验 | 第51-52页 |
| ·仿真结果分析 | 第52-53页 |
| 第五章 永磁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硬件、软件设计及实验结果 | 第53-67页 |
| ·系统硬件电路的介绍 | 第53-58页 |
| ·IPM的介绍 | 第54页 |
| ·DSP芯片TMS320F2812介绍 | 第54-55页 |
| ·基于ADS8365的信号采集 | 第55-56页 |
| ·信号检测与调理 | 第56页 |
| ·CAN总线 | 第56-58页 |
| ·系统软件设计 | 第58-65页 |
| ·软件总体设计 | 第58-60页 |
| ·电流内环程序设计 | 第60页 |
| ·TMS320F2812 CAN模块与上位机通信的软件设计 | 第60-65页 |
| ·系统实验结果 | 第65-67页 |
| ·电机初始定位 | 第65页 |
| ·系统内环调试 | 第65-67页 |
|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7-69页 |
| ·总结 | 第67-68页 |
| ·展望 | 第68-6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9-73页 |
| 附录 | 第73-75页 |
| 致谢 | 第75-76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