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--环境生物学论文--环境微生物学论文

微生物原位强化修复技术在城市污染河道治理中的应用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9页
1 前言第9-20页
   ·我国水污染现状第9-10页
   ·城市河道污染成因及修复方法第10-14页
     ·城市河道污染的成因第10-11页
     ·城市河道污染水体的修复方法第11-14页
   ·微生物在污染河道水体修复中的应用第14-16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对污染水体的净化作用第14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驱动的水体氮素循环第14-15页
     ·用于污染水体修复的微生物菌剂第15-16页
   ·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在污染河道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第16-17页
   ·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第17-19页
   ·技术路线第19-20页
2 材料与方法第20-32页
   ·材料第20-22页
     ·菌剂第20页
     ·实验仪器和设备第20-21页
     ·实验药品第21页
     ·试剂和培养基第21-22页
   ·水质参数的测定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·水体细菌群落结构的PCR-DGGE分析第23-24页
     ·水环境细菌总DNA的提取方法第23页
     ·细菌群落结构的PCR-DGGE分析第23-24页
     ·DGGE条带的回收、克隆、测序、分析第24页
   ·水体环境中β-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测定第24-25页
   ·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实施河道概况第25-26页
     ·北门河第25页
     ·隧洞河第25-26页
     ·岱桩河第26页
   ·复合功能菌剂的应用效果实验第26-27页
     ·净水功能菌株的相容性实验第26-27页
     ·脱氮复合菌剂的应用效果实验第27页
   ·微生物强化修复城市污染河道的应用实验第27-30页
     ·平阳城区污染河道水体的微生物强化修复实验第27-28页
     ·平阳城区污染河道水体修复过程中水质变化监测第28页
     ·北门河不同治理阶段水体细菌群落的变化特征第28-30页
   ·补加有机碳源促进富氮河道水体氮素转化和去除实验第30-31页
     ·不同碳源促进富氮河道水体氮素转化的微生态过程第30页
     ·乙酸钠对平阳河道水体氮素转化的实验研究第30-31页
     ·平阳河道现场补加碳源促进水体氮素转化实验第31页
   ·污染河道底泥对水体修复过程中水质变化的模拟实验第31-32页
3 结果与分析第32-54页
   ·复合菌剂的实验应用效果第32-34页
     ·高效氨氧化细菌W_(14)和好氧反硝化细菌ID6的相容性第32页
     ·脱氮复合菌剂的应用效果第32-34页
   ·平阳城区污染河道水体微生物强化生物修复的应用效果第34-47页
     ·河道水体温度的变化第34页
     ·河道水体修复过程中氨氮的变化第34-37页
     ·河道水体修复过程中总氮的变化第37-39页
     ·河道水体修复过程中亚硝酸盐氮的变化第39-40页
     ·河道水体修复过程中硝酸盐氮的变化第40-42页
     ·河道水体修复过程中总磷的变化第42-43页
     ·河道水体修复过程中COD_(Mn)的变化第43-44页
     ·河道水体生物修复中不同深度水体的水质变化第44-45页
     ·北门河水体修复不同阶段水体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第45-47页
   ·补加有机碳源对富氮河道水体氮素转化和去除的影响第47-53页
     ·不同碳源对富氮水体氮素转化的影响第47-49页
     ·不同碳源对富氮水体微生物代谢活性的影响第49-50页
     ·乙酸钠对实际河体中氨氮转化的促进作用第50-51页
     ·补加乙酸钠对隧洞河现场水体氮素转化的影响第51-53页
   ·污染河道底泥对河道水体修复过程中水质变化的影响第53-54页
4 讨论第54-58页
   ·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在城市污染河道应用效果第54-55页
   ·补加有机碳源对富氮河道水体氮素转化和去除的影响第55-57页
   ·底泥对河道水体修复的影响第57页
   ·PCR-DGGE技术在水体微生物修复研究中的应用第57-58页
5 结论与展望第58-61页
   ·净水微生物在污染河道的微生物原位强化修复中的应用第58-59页
   ·有机碳源在在污染河道的微生物原位强化修复中的应用第59页
   ·底泥对污染河道的微生物原位强化修复的影响第59页
   ·展望第59-61页
参考文献第61-64页
致谢第64页

论文共6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多氯联苯(PCBs)降解菌的筛选、鉴定及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
下一篇:光纤耦合的双腔中原子和腔场纠缠的演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