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细节的超分辨率重建技术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3页 |
缩略词表 | 第13-1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2页 |
·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| 第14-15页 |
·相关技术介绍 | 第15-19页 |
·超分辨率技术的国内外研究发展历程 | 第16-17页 |
·图像融合技术介绍 | 第17-19页 |
·图像超分辨率技术的应用领域 | 第19页 |
·仿真实验平台 | 第19-20页 |
·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章节安排 | 第20-22页 |
·本文创新点和主要工作 | 第20页 |
·论文章节安排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超分辨率重建技术基本理论与方法 | 第22-38页 |
·超分辨重建问题的观测模型 | 第22-23页 |
·超分辨率重建的基本前提 | 第23页 |
·图像的超分辨率重建过程 | 第23-24页 |
·单帧图像插值方法 | 第24-29页 |
·最近邻域插值 | 第25页 |
·双线性插值 | 第25-26页 |
·双三次插值 | 第26-27页 |
·仿真实验结果 | 第27-29页 |
·序列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算法 | 第29-35页 |
·频率域重建方法 | 第30-31页 |
·空域重建算法 | 第31-35页 |
·频空域方法的比较 | 第35页 |
·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| 第35-37页 |
·主观评价方法 | 第35-36页 |
·客观评价方法 | 第36-3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三章 信息认知超分辨框架和冗余信息高分辨率重构 | 第38-53页 |
·序列图像的信息认知思想 | 第38-39页 |
·图像信号与传统信号的区别 | 第38页 |
·高价值细节信息认知 | 第38-39页 |
·信息认知超分辨率框架介绍 | 第39-40页 |
·基于信息认知的超分辨率技术框架 | 第39页 |
·创新框架实现模型 | 第39-40页 |
·图像配准 | 第40-43页 |
·运动估计 | 第40-42页 |
·运动补偿 | 第42-43页 |
·冗余图像序列超分辨率重建 | 第43-45页 |
·POCS 算法原理 | 第43-44页 |
·执行过程 | 第44-45页 |
·实验仿真结果及分析 | 第45-52页 |
·标准图像仿真实验 | 第45-48页 |
·模拟低分辨率图像序列仿真实验 | 第48-5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四章 非冗余信息超分辨率重构和图像融合 | 第53-68页 |
·非冗余信息处理依据 | 第53页 |
·杂波估计与抑制算法 | 第53-56页 |
·图像杂波自适应估计技术基本框架 | 第54页 |
·二维最小均方误差(TDLMS)杂波估计算法 | 第54-56页 |
·非冗余信息提取 | 第56-61页 |
·流程框图 | 第56-57页 |
·实验仿真 | 第57-61页 |
·像素级图像融合 | 第61-66页 |
·加权平均图像融合方法 | 第61-62页 |
·像素灰度值选大/选小图像融合方法 | 第62页 |
·基于多尺度分解的图像融合方法 | 第62-63页 |
·实验仿真结果及分析 | 第63-6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6-68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8-70页 |
·论文的总结 | 第68-69页 |
·进一步的展望 | 第69-70页 |
致谢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4页 |
个人简历 | 第74-7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75-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