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14页 |
·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3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文献综述 | 第14-21页 |
·概述 | 第14页 |
·重金属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| 第14-18页 |
·化学法 | 第14-16页 |
·物理化学法 | 第16-17页 |
·生物法 | 第17-18页 |
·农作物废弃物吸附处理废水中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| 第18-21页 |
·农作物废弃物对有机物吸附的研究进展 | 第18页 |
·国内对重金属吸附的研究进展 | 第18-19页 |
·国外对重金属吸附的研究进展 | 第19-21页 |
第3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1-26页 |
·化学试剂和实验仪器 | 第21页 |
·化学试剂 | 第21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21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1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1-22页 |
·背景值的测定方法 | 第21页 |
·吸附实验方法 | 第21-22页 |
·吸附材料的制备 | 第22页 |
·理论基础 | 第22-25页 |
·吸附动力学模型 | 第22-23页 |
·等温吸附模型 | 第23-24页 |
·吸附热力学模型 | 第24-25页 |
·分析方法 | 第25页 |
·数据处理方法 | 第25-26页 |
第4章 小麦秸秆、花生壳对Cd~(2+)吸附的研究 | 第26-38页 |
·引言 | 第26页 |
·背景值的检测 | 第26页 |
·吸附条件优化 | 第26-30页 |
·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·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·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·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| 第29-30页 |
·吸附动力学模型 | 第30-32页 |
·小麦秸秆的吸附动力学模型 | 第30-31页 |
·花生壳的吸附动力学模型 | 第31-32页 |
·等温吸附线 | 第32-36页 |
·小麦秸秆的等温吸附线 | 第32-34页 |
·花生壳的等温吸附线 | 第34-36页 |
·吸附热力学模型 | 第36-38页 |
第5章 炭化材料对Cd~(2+)吸附的研究 | 第38-50页 |
·引言 | 第38页 |
·吸附条件优化 | 第38-42页 |
·炭化温度对炭化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·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| 第39页 |
·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·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·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·吸附动力学模型 | 第42-44页 |
·小麦秸秆炭黑的吸附动力学模型 | 第42-43页 |
·花生壳炭黑的吸附动力学模型 | 第43-44页 |
·等温吸附线 | 第44-48页 |
·小麦秸秆炭黑的等温吸附线 | 第44-46页 |
·花生壳炭黑的等温吸附线 | 第46-48页 |
·吸附热力学模型 | 第48-50页 |
第6章 改性材料对镉离子吸附的研究 | 第50-61页 |
·引言 | 第50页 |
·吸附条件的优化 | 第50-53页 |
·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·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| 第51页 |
·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·初始浓度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·吸附动力学模型 | 第53-55页 |
·改性小麦秸秆的吸附动力学模型 | 第53-54页 |
·改性花生壳的吸附动力学模型 | 第54-55页 |
·等温吸附线 | 第55-59页 |
·改性小麦秸秆的等温吸附线 | 第55-57页 |
·改性花生壳的等温吸附线 | 第57-59页 |
·吸附热力学模型 | 第59-61页 |
第7章 结果与分析 | 第61-65页 |
·炭化前后的吸附剂对Cd~(2+)的吸附能力比较 | 第61-62页 |
·改性前后的吸附剂对Cd~(2+)的吸附能力比较 | 第62-64页 |
·吸附热力学模型分析 | 第64-65页 |
结论及展望 | 第65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和接收的论文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