隐名股权出资法律问题探析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引言 | 第10-13页 |
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 | 第10页 |
第二节 文献综述 | 第10-12页 |
第三节 研究方法描述 | 第12-13页 |
一、规范分析法 | 第12页 |
二、实证分析法 | 第12页 |
三、归纳分析法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隐名股东的内涵及法律现状 | 第13-19页 |
第一节 隐名股东身份的认定 | 第13-14页 |
第二节 “隐名股东”与相关概念解析 | 第14-16页 |
一、“隐名股东”与“实际出资人” | 第14-15页 |
二、“隐名股东”与“挂名股东” | 第15页 |
三、“隐名股东”与“冒名股东” | 第15-16页 |
第三节 隐名股东的法律现状 | 第16-19页 |
第二章 隐名股东的类型分析 | 第19-24页 |
第一节 规避法律规定的隐名出资 | 第19-23页 |
一、规避公务员出资限制的隐名出资 | 第20页 |
二、规避外商投资限制的隐名出资 | 第20-22页 |
三、因政策原因导致的隐名出资 | 第22-23页 |
第二节 非规避法律规定的隐名出资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隐名股东案件的裁判标准分析 | 第24-33页 |
第一节 公务员出资的判定标准分析 | 第24-26页 |
一、公务员隐名出资的身份效力 | 第24-26页 |
二、公务员隐名出资的行为效力 | 第26页 |
第二节 外商隐名出资的判定标准分析 | 第26-28页 |
第三节 因政策原因隐名出资的判定标准分析 | 第28-29页 |
第四节 非规避法律规定隐名出资的判定标准分析 | 第29-33页 |
一、内部协议的效力 | 第29-30页 |
二、隐名股东协议的内部性 | 第30-31页 |
三、隐名股东享有的股东权利 | 第31页 |
四、隐名出资人约定出资但实际并未出资的效力分析 | 第31-33页 |
第四章 案例总结及完善隐名股东制度的若干建议 | 第33-43页 |
第一节 关于隐名股东特征的总结 | 第33-34页 |
第二节 关于隐名股东权限范围的总结 | 第34-37页 |
一、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 | 第35页 |
二、隐名股东与公司 | 第35-36页 |
三、隐名股东与第三人 | 第36-37页 |
第三节 关于隐名股东制度的若干对策性建议 | 第37-43页 |
一、证明隐名股东资格的证据效力 | 第37-38页 |
二、公司的内部管理优化 | 第38页 |
三、隐名股东的显名化问题 | 第38-40页 |
四、公务员出资问题 | 第40-41页 |
五、股份代持协议无效时的处理 | 第41页 |
六、实际出资人未尽出资义务的解决方式 | 第41-43页 |
结语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