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微生物学论文--微生物遗传学论文

多拉菌素产生菌的诱变育种及培养条件的优化

摘要第1-9页
Abstract第9-10页
1 前言第10-23页
   ·生物农药第10页
   ·农用杀虫抗生素第10-17页
     ·阿维菌素(Avermectin)第12页
     ·伊维菌素(Ivermectin)第12-13页
     ·多拉菌素(Doramectin)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·多拉菌素的理化性质第14页
       ·多拉菌素的生物合成途径第14页
       ·多拉菌素的抗寄生虫机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·多拉菌素的抗药性第15页
       ·多拉菌素在动物体内的残留研究第15页
       ·多拉菌素动力学研究第15页
       ·多拉菌素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第15页
       ·多拉菌素产生菌的发酵工艺第15-17页
   ·农用抗生素的发展及研究现状第17-18页
   ·农用抗生素的研究趋向第18-19页
     ·筛选新的农用抗生素品种第18页
     ·选育高产菌株第18-19页
     ·优化发酵过程第19页
     ·改造农用抗生素的结构第19页
   ·农用抗生素产生菌的诱变育种第19-20页
   ·抗生素产生菌诱变育种技术研究进展第20-21页
     ·传统诱变育种技术第20页
     ·诱变新方法第20-21页
     ·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第21页
   ·抗生素产生菌诱变育种的筛选方法第21-22页
     ·随机筛选法第21-22页
     ·平板菌落预筛第22页
   ·本试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2-23页
2 材料与方法第23-32页
   ·试验材料第23-25页
     ·供试菌株第23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第23页
       ·斜面培养基第23页
       ·种子培养基第23页
       ·液体发酵培养基第23页
       ·菌丝体培养基(YEME)第23页
       ·原生质体再生培养基第23页
     ·试剂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·标准品第23页
       ·P缓冲液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·溶菌酶溶液第24页
       ·Tris-HCL缓冲液第24页
       ·磷酸缓冲液第24页
     ·主要试剂和仪器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·试验中所用到的主要药品和试剂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·试验中所用到的主要试验仪器第25页
   ·试验方法第25-27页
     ·培养条件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·斜面菌种培养条件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·种子培养条件第26页
       ·发酵培养条件第26页
       ·原生质体制备培养条件第26页
       ·原生质体再生培养条件第26页
     ·分析方法第26页
       ·HPLC法第26页
       ·正突变率的计算第26页
     ·诱变处理方法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·斜面菌种制备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·孢子悬液的制备第27页
       ·发酵后处理第27页
   ·高产菌株的选育第27-29页
     ·出发菌株的确定第27页
     ·出发菌株的复壮第27页
     ·紫外诱变处理第27页
     ·DES诱变处理第27-28页
     ·紫外线-DES复合诱变第28页
     ·NTG诱变育种第28页
     ·抗性菌株选育第28页
     ·稳定性试验第28-29页
   ·原生质体的制备、计数、再生和融合第29-30页
     ·原生质体的制备方法第29页
     ·原生质体的计数方法第29页
     ·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第29-30页
     ·融合率的计算方法第30页
   ·基因组重排第30-31页
     ·第一轮原生质体融合第30页
     ·杂合再生子代菌丝体的培养第30页
     ·第二轮--第五轮原生质体融合第30-31页
   ·多拉菌素产生菌发酵工艺研究第31-32页
     ·多拉菌素发酵流程第31页
     ·发酵培养基优化第31页
     ·发酵条件试验第31-32页
3. 结果与分析第32-48页
   ·HPLC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第32-33页
   ·出发菌株的选择第33页
   ·出发菌株的复壮第33页
   ·高产菌株的选育结果第33-37页
     ·紫外诱变处理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·紫外线照射不同时间的诱变效果比较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·紫外诱变菌株的筛选第34页
     ·DES诱变菌株的筛选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·DES不同时间的诱变效果比较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·DES诱变菌株的筛选第35-36页
     ·紫外-DES复合诱变第36页
       ·紫外—DES复合诱变菌株273第36页
       ·紫外—DES诱变菌株的筛选第36页
     ·亚硝基胍(NTG)诱变选育第36-37页
   ·抗性菌株筛选第37-40页
     ·链霉素(Streptomycin)抗性菌株选育第37-38页
     ·庆大霉素(Gentamicin)抗性菌株选育第38-39页
     ·抗性菌株的遗传稳定性第39-40页
   ·基因组重排第40-43页
     ·出发菌株的选择第40页
     ·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第40页
     ·四亲本重组高产菌株的选育第40-42页
     ·传代稳定性试验第42-43页
   ·诱变和筛选流程图第43-44页
   ·发酵工艺优化第44-48页
     ·单因素实验结果第44页
     ·发酵温度的确定第44-45页
     ·装量实验结果第45页
     ·种龄和接种量的影响第45-46页
     ·添加前体的量对多拉菌素产量的影响第46页
     ·培养时间对多拉菌素产量的影响第46-47页
     ·培养条件的优化小结第47-48页
4 讨论第48-49页
参考文献第49-54页
致谢第54页

论文共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增长效应--基于金融发展路径的实证研究
下一篇:企业规模、股权结构对企业成长影响的实证研究--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