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刑法论文--分则论文

刑法中的“非法占有为目的”若干问题探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1页
引言第11-12页
第一章 “非法占有为目的”中“占有”的含义的理解第12-17页
 第一节 刑法意义上的“占有”和民事行为上的“占有”之辨析第13-16页
  一、两种“占有”主观方面的区别第14页
  二、两种“占有”客观方面的差异第14-15页
  三、两种“占有”对象上的区别第15页
  四、两种“占有”法律地位的差异第15-16页
 第二节 “占有”和“占用”的关系之辨析第16-17页
第二章 刑法上“非法占有为目的”含义的理解第17-21页
 第一节 “非法占有为目的”理解的观点第17-20页
  一、排除说第17-18页
  二、利用说第18页
  三、折中说第18-19页
  四、对三种观点的分析第19-20页
 第二节 “非法占有为目的”的涵义第20-21页
第三章 “非法占有为目的”的分类第21-31页
 第一节 按照行为人对偿还占有财物的主观态度进行分类第22-23页
  一、无偿还能力但有偿还的意愿第22页
  二、有偿还能力但没有偿还意愿第22页
  三、有偿还能力但暂时偿还有困难的第22-23页
  四、有偿还能力但不承诺偿还第23页
 第二节 按照“非法占有为目的”产生的时间进行分类第23-25页
  一、“非法占有为目的”在行为之前即已产生第23页
  二、“非法占有为目的”在行为中产生第23-24页
  三、“非法占有为目的”在行为之后产生第24-25页
 第三节 按照行为模式进行分类第25-31页
  一、“拆东墙补西墙”的行为模式第25-27页
  二、“借鸡生蛋”的行为模式第27页
  三、合同部分履行的行为模式第27-28页
  四、主观目的与客观行为不一致行为模式第28-29页
  五、毁坏型非法占有的行为模式第29-30页
  六、非法占有的一般行为模式第30-31页
第四章 “非法占有为目的”作为构罪要件的必要性第31-35页
 第一节 “非法占有为目的必要说”第31-32页
 第二节 “非法占有为目的不要说”第32页
 第三节 “非法占有为目的”的必要性第32-35页
  一、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的角度第32-33页
  二、主客观相一致原则角度第33-35页
第五章 “非法占有为目的”的司法认定第35-48页
 第一节 “非法占有为目的”的刑事推定第37-41页
  一、刑事推定是认定刑事责任的方法第37页
  二、刑事推定规则的重要内容第37-38页
  三、刑事推定的注意点第38-41页
 第二节 具体罪名中“非法占有为目的”的推定第41-45页
  一、集资诈骗罪中“非法占有为目的”的推定第41-43页
  二、贷款诈骗罪中“非法占有为目的”的推定第43页
  三、合同诈骗罪中“非法占有为目的”的推定第43-45页
 第三节 “非法占有为目的”的排除规则第45-48页
  一、具备偿还债务能力第45-46页
  二、制定清偿债务的规划,并认真执行的第46页
  三、因为行为人意识之外的客观因素导致丧失偿还能力的第46页
  四、无非法占有的客观行为第46页
  五、案发前归还的第46-48页
结语第48-49页
参考文献第49-53页
致谢第53-54页

论文共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从罪刑相当视角考量对转化型抢劫中入户的认定
下一篇:危险驾驶的刑法规制问题研究--兼评《刑法修正案》(八)第二十二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