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9-26页 |
·铜资源与消费 | 第9-12页 |
·铜资源矿物种类及特点 | 第9-10页 |
·铜资源储量 | 第10-11页 |
·铜消费概况 | 第11-12页 |
·湿法炼铜 | 第12-16页 |
·概述 | 第12-13页 |
·浸出 | 第13-16页 |
·铜电沉积 | 第16-19页 |
·铜在硫酸体系中的电沉积 | 第16-18页 |
·铜在其他体系中的电沉积 | 第18-19页 |
·L-谷氨酸-钠的性质、用途及生产方法 | 第19-23页 |
·L-谷氨酸-钠的理化性质 | 第19-21页 |
·L-谷氨酸-钠的生产技术 | 第21-23页 |
·L-谷氨酸-钠的用途 | 第23页 |
·本课题的提出、研究内容及意义 | 第23-26页 |
·提出背景 | 第23-24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4-25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25-26页 |
第二章 实验 | 第26-30页 |
·实验试剂与仪器装置 | 第26-27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7-28页 |
·电化学测试实验方法 | 第27页 |
·电解工艺实验方法 | 第27-28页 |
·分析与计算 | 第28-30页 |
·铜含量分析 | 第28-29页 |
·实验数据处理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谷氨酸铜配合物体系物种研究 | 第30-36页 |
·前言 | 第30页 |
·谷氨酸铜溶液配合平衡 | 第30-31页 |
·物种的分布 | 第31-35页 |
·各物种浓度随[cu~(2+)]_T和pH变化关系图 | 第31-34页 |
·各物种浓度随[Glu~(2-)]_T和pH变化 | 第34-3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四章 谷氨酸配合物体系铜电沉积的阴阳极机理研究 | 第36-47页 |
·前言 | 第36页 |
·谷氨酸根离子的稳定性研究 | 第36-39页 |
·谷氨酸钠水溶液的循环伏安测试 | 第36-37页 |
·谷氨酸铜溶液的循环伏安测试 | 第37-38页 |
·循环伏安测试结果分析 | 第38-39页 |
·阳极反应 | 第39页 |
·阴极反应 | 第39-46页 |
·阴极反应分析 | 第39页 |
·铜阴极沉积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| 第39-42页 |
·各条件对铜阴极放电电流的影响 | 第42-4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五章 谷氨酸配合物体系铜的电化学成核机理研究 | 第47-54页 |
·前言 | 第47页 |
·谷氨酸铜阴极沉积的循环伏安研究 | 第47-48页 |
·铜在不锈钢电极上电沉积的初期行为 | 第48-51页 |
·铜离子浓度对初期行为的影响 | 第51-5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六章 谷氨酸配合物体系铜电沉积工艺研究 | 第54-66页 |
·前言 | 第54页 |
·工艺条件实验 | 第54-64页 |
·铜离子浓度对槽电压与电流效率的影响 | 第54-56页 |
·谷氨酸根离子浓度对槽电压与电流效率的影响 | 第56-58页 |
·pH值对槽电压与电流效率的影响 | 第58-59页 |
·电流密度对槽电压与电流效率的影响 | 第59-61页 |
·极距对槽电压与电流效率的影响 | 第61-63页 |
·温度对槽电压与电流效率的影响 | 第63-6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4-66页 |
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66-68页 |
·结论 | 第66-67页 |
·建议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5页 |
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