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

Al-Fe合金处理水相中的4-氯苯酚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5-29页
    1.1 课题背景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氯酚的结构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氯酚的合成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氯酚的用途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氯酚的来源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5 氯酚的危害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6 氯酚的污染现状第17页
    1.2 氯酚类污染物的处理技术第17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生物法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物理法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化学法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零价金属法第23-25页
    1.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、意义和内容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26页
    1.4 本课题的创新点第26-29页
第二章 实验方法和原理第29-35页
    2.1 实验试剂和材料第29页
    2.2 主要设备及仪器第29-30页
    2.3 实验装置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间歇反应实验装置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连续反应实验装置第30-32页
    2.4 实验所需材料的制备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合金的制备工艺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溶液的配置第32页
    2.5 计算公式第32页
    2.6 4-氯苯酚及产物的检测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4-氯苯酚浓度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金属离子浓度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6.3 离子色谱测定氯离子浓度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6.4 气-质联用仪测定4-氯苯酚的降解产物第34-35页
第三章 Al-Fe合金降解4-氯苯酚效能研究第35-55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5页
    3.2 4-氯苯酚的氧化降解去除第35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Al-Fe合金氧化降解4-氯苯酚机理的提出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Al-Fe合金与单金属Al粉、Fe粉去除4-氯苯酚的实验效果对比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Al-Fe合金与Al粉和Fe粉物理混合去除4-氯苯酚的实验效果对比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Al-Fe合金中不同的Al、Fe质量比对4-氯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第41页
    3.3 合金Al-Fe10降解4-氯苯酚参数的优化第41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预处理的影响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反应温度的影响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合金粒径的影响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通氧气与通空气的对比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溶液pH值的影响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Al-Fe合金添加量的影响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7 4-氯苯酚初始浓度的影响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8 乙二胺四乙酸的添加对实验效果的影响第49-51页
    3.4 合金Al-Fe10重复使用实验第51-53页
    3.5 小结第53-55页
第四章 4-氯苯酚降解反应动力学及降解反应途径第55-73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55页
    4.2 反应动力学研究第55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简单反应级数的确定第55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Al-Fe合金降解4-氯苯酚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58-68页
    4.3 4-氯苯酚的降解途径分析第68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氯离子的生成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中间产物的分析第69-72页
    4.4 小结第72-73页
第五章 Al-Fe合金降解4-氯苯酚连续运行体系第73-79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73页
    5.2 实验条件对4-氯苯酚降解的影响第73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是否通空气对连续运行实验的影响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温度对连续运行实验的影响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4-氯苯酚溶液初始pH值对连续运行实验的影响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4-氯苯酚溶液初始浓度对连续运行实验的影响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4-氯苯酚溶液流速对连续运行实验的影响第77页
    5.3 小结第77-79页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9-81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79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79-81页
参考文献第81-89页
致谢第89-91页
作者及导师介绍第91-93页
附件第93-94页

论文共9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膨胀石墨负载零价铁的合成及对水中典型无机污染物的处理研究
下一篇:湖南某化工厂遗址重金属污染特征与电动修复实验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