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5-59页 |
·选题目的和意义 | 第15-17页 |
·定向凝固基本理论 | 第17-46页 |
·单相合金定向凝固界面形态演化 | 第18-36页 |
·单相合金相和组织选择理论 | 第36-38页 |
·共晶共生生长理论 | 第38-40页 |
·共生生长的形态稳定性 | 第40-46页 |
·包晶合金定向凝固组织演化规律及其研究进展 | 第46-57页 |
·离散带状组织 | 第46-47页 |
·岛状组织 | 第47-50页 |
·竞争振荡树状组织 | 第50页 |
·共生生长组织 | 第50-54页 |
·胞状共生生长组织 | 第54-55页 |
·包晶合金定向凝固中的相和组织选择 | 第55-57页 |
·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57-59页 |
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案 | 第59-71页 |
·实验材料及其制备 | 第60-61页 |
·实验设备及其标定 | 第61-69页 |
·双区电阻加热Bridgman定向凝固系统 | 第61-63页 |
·定向凝固系统加热特性及固液界面位置确定 | 第63-65页 |
·定向凝固系统温度梯度的确定 | 第65-68页 |
·感应加热定向凝固系统 | 第68-69页 |
·定向凝固过程 | 第69-70页 |
·定向凝固试样的处理与分析 | 第70-71页 |
·金相分析 | 第70页 |
·相结构与成分分析 | 第70-71页 |
第3章 Fe-Ni包晶合金低速段定向凝固组织演化 | 第71-101页 |
·引言 | 第71页 |
·Fe-Ni低速段定向凝固 | 第71-73页 |
·Fe-4.0Ni亚包晶合金定向凝固组织 | 第73-82页 |
·感应加热定向凝固 | 第73-76页 |
·双区电阻加热定向凝固 | 第76-82页 |
·Fe-4.3Ni包晶点成分合金定向凝固组织 | 第82-90页 |
·感应加热定向凝固 | 第82-83页 |
·Fe-4.3Ni合金双区电阻加热定向凝固 | 第83-90页 |
·Fe-4.5Ni过包晶合金定向凝固组织 | 第90-96页 |
·Fe-Ni合金低速段定向凝固组织和相选择 | 第96-9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9-101页 |
第4章 包晶反应对定向凝固组织演化的影响 | 第101-124页 |
·引言 | 第101页 |
·包晶合金定向凝固过程中包晶反应的特性 | 第101-104页 |
·Fe-Ni包晶合金低速段定向凝固中的包晶反应 | 第104-107页 |
·包晶反应对Fe-Ni合金定向凝固中组织演化的影响 | 第107-120页 |
·包晶反应与岛状枝晶 | 第107-109页 |
·包晶反应对胞状共生生长形态稳定性的影响 | 第109-113页 |
·包晶反应对等温共生生长形态稳定性的影响 | 第113-116页 |
·包晶反应在岛状组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| 第116-119页 |
·包晶反应对竞争振荡树状组织形成的影响 | 第119-120页 |
·包晶反应动力学及其模型 | 第120-12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22-124页 |
第5章 包晶系共生生长分析及其模型化 | 第124-166页 |
·引言 | 第124页 |
·包晶等温共生生长 | 第124-133页 |
·共生生长理论分析及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 | 第124-129页 |
·Fe-Ni合金定向凝固实验中得到的共生生长 | 第129-133页 |
·包晶等温共生生长的模型化 | 第133-142页 |
·平衡包晶共生生长模型 | 第134-140页 |
·考虑包晶反应的包晶共生生长模型 | 第140-142页 |
·包晶胞状非等温共生生长及其模型化 | 第142-165页 |
·胞状非等温共生生长定义及其形成机制 | 第142-143页 |
·胞状共生生长的形态及其分布特征 | 第143-149页 |
·胞状共生生长的模型化 | 第149-159页 |
·稳定胞状共生生长的选择理论 | 第159-16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65-166页 |
结论 | 第166-1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68-18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83-184页 |
参编专著及发表的其他论文 | 第184-186页 |
致谢 | 第186-187页 |
个人简历 | 第1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