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1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31页 |
1 基因点突变及其检测 | 第11-16页 |
·点突变的概念及其性质 | 第11-12页 |
·SNP的检测技术 | 第12-16页 |
·SNP的主要检测方法 | 第12-14页 |
·SNP的酶学检测 | 第14-15页 |
·CEL I对错配碱基的剪切 | 第15-16页 |
2 TILLING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| 第16-24页 |
·TILLING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流程 | 第16-17页 |
·TILLING的技术核心与特点 | 第17-19页 |
·TILLING技术的核心 | 第17-18页 |
·TILLING技术的特点 | 第18-19页 |
·TILLING技术的应用 | 第19-24页 |
·在突变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| 第19-20页 |
·在SNP检测和发掘中的应用 | 第20页 |
·在反向遗传学和功能基因组学中的应用 | 第20-22页 |
·在资源分析中的应用——Ecotilling | 第22-23页 |
·在创造突变资源和作物品种改良中的应用 | 第23-24页 |
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| 第24-31页 |
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4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4-31页 |
·不同因素对CEL I提取的影响 | 第24-25页 |
·CEL I在点突变检测中的应用 | 第25页 |
·水稻TILLING研究突变库的建立 | 第25-31页 |
第二章 不同因素对CEL I提取的影响 | 第31-39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31-33页 |
·植物实验材料 | 第31-32页 |
·样品采集 | 第32页 |
·CEL I核酸酶的提取 | 第32-33页 |
·CELI 提取物的SDS-PAGE与提取量的估算 | 第33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33-36页 |
·不同品种和不同器官中CEL I核酸酶提取量的差异 | 第33-35页 |
·不同发育时期对CEL I核酸酶提取量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·不同pH值缓冲液对CEL I核酸酶提取量的影响 | 第36页 |
3 讨论 | 第36-39页 |
第三章 CEL I在点突变检测中的应用 | 第39-44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39-41页 |
·供试材料 | 第39-40页 |
·CEL I提取物 | 第39页 |
·含点突变的DNA片段 | 第39-40页 |
·用于酶切的PCR扩增及扩增后处理 | 第40-41页 |
·酶切反应及后处理 | 第41页 |
·电泳检测 | 第41页 |
2 结果分析 | 第41-44页 |
第四章 水稻TILLING研究突变库的创建 | 第44-64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45-48页 |
·供试材料 | 第45页 |
·化学诱变处理 | 第45页 |
·M_1代种植与收获 | 第45-46页 |
·M_2代种植与收获 | 第46页 |
·DNA提取 | 第46-47页 |
·性状考察 | 第47页 |
·品质性状的测定 | 第47页 |
·部分性状突变的确定 | 第47-48页 |
·米色突变株的PCR分析 | 第48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48-50页 |
·M_1诱变生物学效应 | 第48页 |
·M_2代的田间表现与突变分离 | 第48-50页 |
3 突变体特性 | 第50-60页 |
·叶片性状突变体 | 第50-53页 |
·叶色突变 | 第50-52页 |
·叶型突变 | 第52页 |
·叶鞘突变 | 第52-53页 |
·草状突变 | 第53页 |
·株高变异 | 第53-55页 |
·高杆突变 | 第53-54页 |
·矮杆突变 | 第54-55页 |
·植株分蘖数目变异 | 第55-56页 |
·生理性状突变 | 第56-57页 |
·育性突变 | 第56页 |
·不抽穗突变 | 第56页 |
·成熟期突变 | 第56-57页 |
·穗部突变 | 第57-58页 |
·芒性突变 | 第57页 |
·颖壳性状突变 | 第57-58页 |
·米色突变 | 第58-60页 |
·突变株的田间表现 | 第58-59页 |
·米色突变株的品质性状分析 | 第59-60页 |
·米色突变体的基因分析 | 第60页 |
4 水稻突变体DNA库的建立 | 第60-61页 |
5 讨论 | 第61-64页 |
附录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