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8页 |
| 前言 | 第8-11页 |
| 第1章 威斯康星大学系统与"威斯康星理念" | 第11-18页 |
| ·威斯康星大学系统 | 第11-13页 |
| ·基本情况 | 第11-12页 |
| ·威斯康星大学系统的管理机制 | 第12-13页 |
| ·"威斯康星理念"的含义 | 第13-14页 |
| ·"威斯康星理念"的历史考察 | 第14-18页 |
| 第2章 "威斯康星理念"的新发展 | 第18-38页 |
| ·"威斯康星理念"的新实践 | 第18-29页 |
| ·麦迪逊大学和2001年战略规划 | 第18-23页 |
| ·密尔沃基大学和"密尔沃基理念" | 第23-29页 |
| ·新实践的实施效果 | 第29-31页 |
| ·"威斯康星理念"实践的新模式 | 第31-38页 |
| ·新模式的构成要素 | 第31-33页 |
| ·新模式中构建的新型伙伴关系 | 第33-36页 |
| ·新型伙伴关系的制度化 | 第36页 |
| ·新模式的基本特征 | 第36-38页 |
| 第3章 "威斯康星理念"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| 第38-44页 |
| ·发展的机遇 | 第38-40页 |
| ·经济、社会发展的需要 | 第38页 |
| ·美国的文化传统 | 第38-39页 |
| ·联邦和州政府的支持 | 第39-40页 |
| ·威斯康星大学系统的支撑 | 第40页 |
| ·"威斯康星理念"的挑战 | 第40-44页 |
| ·整个高等教育界的困境 | 第40-42页 |
| ·威斯康星大学系统中的困难 | 第42-44页 |
| 第4章 从"威斯康星理念"的新发展看我国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| 第44-50页 |
| ·我国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历史探析 | 第44-46页 |
| ·从宏观的视角看 | 第44-45页 |
| ·从微观的视角看 | 第45-46页 |
| ·中美比较 | 第46-47页 |
| ·我国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未来 | 第47-50页 |
| ·我国高等学校社会服务存在的问题 | 第47页 |
| ·加强我国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| 第47-50页 |
| 结语 | 第50-5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1-53页 |
| 致谢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