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-9页 |
前言 | 第9页 |
一、隐私与隐私权 | 第9-17页 |
(一) 隐私的界定及相关理论 | 第10-11页 |
(二) 隐私权构成和相关争议 | 第11-15页 |
1、隐私权主体的争议 | 第12-14页 |
2、隐私权的客体 | 第14-15页 |
3、隐私权的内容 | 第15页 |
(三) 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与协调 | 第15-17页 |
二、网络隐私与网络隐私权 | 第17-20页 |
(一) 网络隐私的概念和特征 | 第17-18页 |
(二) 网络隐私权的概念和特征 | 第18-20页 |
三、网络隐私侵权的认定 | 第20-30页 |
(一) 网络隐私侵权主体 | 第20-21页 |
1、自然人 | 第20-21页 |
2、网络服务提供者 | 第21页 |
3、网络管理者 | 第21页 |
(二) 网络隐私侵权行为 | 第21-24页 |
1、行为方式 | 第21页 |
2、侵权形态 | 第21-24页 |
(三) 归责原则 | 第24-25页 |
(四) 目前侵犯网络隐私权的主要情形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| 第25-30页 |
四、网络隐私损害赔偿 | 第30-32页 |
(一) 财产利益损害赔偿 | 第30-31页 |
(二) 精神损害赔偿 | 第31-32页 |
五、国外对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| 第32-36页 |
(一) 各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立法 | 第32-35页 |
1、美国 | 第32-33页 |
2、欧盟 | 第33-34页 |
3、英国 | 第34页 |
4、瑞典 | 第34-35页 |
5、德国、法国 | 第35页 |
(二) 国外网络隐私保护的立法经验 | 第35-36页 |
六、我国网络隐私权的立法保护现状及其缺陷 | 第36-39页 |
(一) 我国网络隐私权的立法保护现状 | 第36-38页 |
1、宪法保护 | 第36-37页 |
2、刑法保护 | 第37页 |
3、民法的保护 | 第37页 |
4、诉讼法上的保护 | 第37页 |
5、其他法律部门的规定 | 第37-38页 |
(二) 我国现有立法上的缺陷 | 第38-39页 |
七、构建我国侵犯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体系 | 第39-43页 |
(一) 网络立法 | 第39-41页 |
(二) 技术保障 | 第41-42页 |
(三) 网络道德建设 | 第42-43页 |
结语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