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前言 | 第1-13页 |
1.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8-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发展动态 | 第9-10页 |
1.2.1 国外发展状况 | 第9页 |
1.2.2 我国的发展状况 | 第9-10页 |
1.3 我国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现状分析 | 第10-13页 |
1.3.1 小城镇建设与发展面临的社会背景和存在问题 | 第10-11页 |
1.3.2 我国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制约因素 | 第11-13页 |
2. 小城镇建设概述 | 第13-21页 |
2.1 小城镇的概念 | 第13页 |
2.2 小城镇建设的功能 | 第13-16页 |
2.2.1 集聚功能 | 第13-14页 |
2.2.2 分化功能 | 第14-15页 |
2.2.3 集散功能 | 第15页 |
2.2.4 接纳功能 | 第15页 |
2.2.5 辐射功能 | 第15-16页 |
2.2.6 引导消费功能 | 第16页 |
2.2.7 培育功能 | 第16页 |
2.2.8 文化繁荣功能 | 第16页 |
2.3 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 | 第16-18页 |
2.3.1 发展小城镇是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| 第17页 |
2.3.2 发展小城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| 第17页 |
2.3.3 加强小城镇建设是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措施 | 第17页 |
2.3.4 加强小城镇建设是走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客观必然和正确选择 | 第17页 |
2.3.5 加强小城镇建设是现代化的阶梯和桥梁 | 第17-18页 |
2.3.6 小城镇是农村商品流通的枢纽 | 第18页 |
2.3.7 小城镇是农村第三产业的服务中心 | 第18页 |
2.3.8 小城镇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 | 第18页 |
2.4 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方针 | 第18-21页 |
2.4.1 小城镇建设和发展要与小城镇规划建设和规划管理相结合 | 第18-19页 |
2.4.2 小城镇建设和发展要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相结合 | 第19页 |
2.4.3 小城镇建设和发展要与乡镇企业发展相结合 | 第19页 |
2.4.4 小城镇建设和发展要与市场相结合 | 第19-20页 |
2.4.5 小城镇建设和发展要与农村工业化、现代化建设相结合 | 第20-21页 |
3. 国外经验借鉴及我国小城镇建设与发展设想 | 第21-28页 |
3.1 国外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模式 | 第21-22页 |
3.1.1 发达国家的城乡协调发展型模式 | 第21页 |
3.1.2 发展中国家的乡村综合开发型模式 | 第21-22页 |
3.2 国外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| 第22-23页 |
3.2.1 加强小城镇在整个社会的工业化、城市化和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作用 | 第22页 |
3.2.2 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,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| 第22-23页 |
3.2.3 科学规划、合理布局、充分发挥小城镇的集聚功能 | 第23页 |
3.2.4 小城镇建设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| 第23页 |
3.3 我国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重点 | 第23-25页 |
3.3.1 改革是小城镇发展的动力 | 第23-24页 |
3.3.2 产业是小城镇发展的支撑 | 第24页 |
3.3.3 环境是小城镇发展的助推器 | 第24-25页 |
3.3.4 规划是小城镇发展的先导 | 第25页 |
3.4 我国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原则 | 第25-28页 |
3.4.1 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原则 | 第25页 |
3.4.2 因地制宜,多元化发展原则 | 第25页 |
3.4.3 政府调控,市场调节原则 | 第25-26页 |
3.4.4 依托城镇建设加快发展原则 | 第26页 |
3.4.5 可持续发展原则 | 第26页 |
3.4.6 量质并重原则 | 第26-28页 |
4. 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规划要点 | 第28-36页 |
4.1 小城镇建设中的设计观念 | 第28-30页 |
4.2 小城镇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| 第30-32页 |
4.2.1 小城镇生态绿地系统的功能 | 第30页 |
4.2.2 小城镇生态绿地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| 第30-31页 |
4.2.3 小城镇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 | 第31页 |
4.2.4 小城镇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的具体措施 | 第31-32页 |
4.3 小城镇的工业布局 | 第32-36页 |
4.3.1 目前乡镇工业合理布局的障碍 | 第33-34页 |
4.3.2 改善乡镇工业布局的政策与措施 | 第34页 |
4.3.3 小城镇工业布局规划的原则 | 第34-36页 |
5. 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实施战略 | 第36-48页 |
5.1 促进小城镇发展的政策选择 | 第36-38页 |
5.1.1 阻碍小城镇发展的体制性原因 | 第36页 |
5.1.2 促进小城镇发展的政策选择 | 第36-38页 |
5.2 政府调控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保证 | 第38-41页 |
5.2.1 规划决策作用 | 第39页 |
5.2.2 引导促动作用 | 第39-40页 |
5.2.3 行政控制作用 | 第40页 |
5.2.4 法治规范作用 | 第40页 |
5.2.5 教育培训作用 | 第40-41页 |
5.3 充分运用市场机制,解决小城镇建设中焦点问题 | 第41-43页 |
5.3.1 把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向市场 | 第41-42页 |
5.3.2 利用市场机制诱导乡镇企业向城镇集中 | 第42页 |
5.3.3 把小城镇居民的住宅建设逐步推向商品化、产业化轨道 | 第42-43页 |
5.4 以改革为动力,积极探索小城镇发展的新路 | 第43-44页 |
5.4.1 以改革促城建,实现从农村到城镇的演变 | 第43-44页 |
5.4.2 以改革促提高,构筑新的小城镇运行机制 | 第44页 |
5.4.3 以改革促发展,不断营造新的优势 | 第44页 |
5.5 以创新精神促进小城镇建设 | 第44-45页 |
5.5.1 提高认识,把城镇化战略摆上突出位置 | 第44-45页 |
5.5.2 振奋精神,努力提高小城镇建设水平 | 第45页 |
5.6 招商引资,提高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成效 | 第45-46页 |
5.7 加强小城镇建设的研究,促进其快速、规范发展 | 第46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0页 |
致谢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