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绪论 | 第1-17页 |
1.1 引言 | 第9页 |
1.2 协同设计——CAD与CSCW的融合 | 第9-14页 |
1.2.1 协同理论 | 第9-11页 |
1.2.2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 | 第11-12页 |
1.2.3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设计(CSCD)概述 | 第12-13页 |
1.2.4 计算机支持的实时协同设计(CSRCD) | 第13-14页 |
1.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4 本文选题 | 第15页 |
1.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1.6 本章小结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协同设计系统及实时响应 | 第17-27页 |
2.1 协同设计系统 | 第17-19页 |
2.2 协同设计系统中的实时响应问题 | 第19-23页 |
2.2.1 实时性存在的范围 | 第19-20页 |
2.2.2 协同设计中的实时信息 | 第20-21页 |
2.2.3 实时数据交换格式 | 第21-23页 |
2.3 协同设计中实时响应的实现方法 | 第23-26页 |
2.3.1 相关实时响应设计技术分析 | 第23-24页 |
2.3.2 Co-S_CAD中实时响应模块设计 | 第24-26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3章 协同设计系统中设计结点间关联关系的研究 | 第27-38页 |
3.1 协同设计问题的层次性 | 第27-29页 |
3.1.1 工程设计的层次性 | 第27-28页 |
3.1.2 协同设计任务划分的层次性 | 第28-29页 |
3.2 具有层次结构的S_DBS系统 | 第29-32页 |
3.2.1 “规划控制下二阶段设计理论”下的设计问题描述 | 第29-31页 |
3.2.2 S_DBS工程数据库结构 | 第31-32页 |
3.3 S_DBS中设计结点间关联关系的建立 | 第32-37页 |
3.3.1 固有关联关系的概念及实现 | 第33-34页 |
3.3.2 语义关联 | 第34-36页 |
3.3.3 建立数据身份标识 | 第36-37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4章 实时协同设计中的协同感知 | 第38-45页 |
4.1 协同感知基本概念 | 第38-39页 |
4.2 基于层次结构的协作感知框架 | 第39-40页 |
4.3 工作空间感知问题的研究 | 第40-43页 |
4.3.1 工作空间感知的基本要素和实现机制 | 第40-42页 |
4.3.2 协作代理层设计 | 第42-43页 |
4.4 感知过程及其响应方式 | 第43-44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5章 基于AuToCAD的实时响应设计及实现 | 第45-59页 |
5.1 CoCADTooL的数据通信机制 | 第45-47页 |
5.1.1 动态链接库(dll) | 第45-46页 |
5.1.2 TCP/IP套接字(Sockets) | 第46-47页 |
5.2 AuToCAD对开发CoCADTooL的支持 | 第47-52页 |
5.2.1 反应器及通知函数简介 | 第47-49页 |
5.2.2 以实体为中心的协同方式 | 第49-52页 |
5.3 CoCADTooL的协作框架及实现 | 第52-57页 |
5.3.1 协作框架及其通讯支持 | 第52-55页 |
5.3.2 CoCADTool工作过程 | 第55-57页 |
5.4 应用实例 | 第57-58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结论 | 第59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