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1章 前言 | 第10-12页 |
·制浆造纸废水深度处理的必要性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第2章 文献综述 | 第12-30页 |
·制浆造纸废水的来源 | 第12-15页 |
·黑液 | 第13页 |
·中段废水 | 第13页 |
·白水 | 第13页 |
·制浆造纸废水生化出水的特点 | 第13-15页 |
·生化出水中有机物的特性及分离方法 | 第15-16页 |
·生化出水中有机物的组成 | 第15页 |
·生化出水中有机物的分离方法 | 第15-16页 |
·制浆造纸废水生化出水的危害 | 第16页 |
·制浆造纸废水深度处理方法 | 第16-30页 |
·混凝处理法 | 第16-18页 |
·吸附处理法 | 第18-19页 |
·膜分离处理法 | 第19-21页 |
·高级氧化处理法 | 第21-25页 |
·生化处理法 | 第25-28页 |
·组合技术处理法 | 第28-30页 |
第3章 研究内容与实验方法 | 第30-34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30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0-32页 |
·实验水样 | 第30-31页 |
·实验步骤 | 第31页 |
·有机物分离步骤 | 第31-32页 |
·分析项目和方法 | 第32页 |
·材料和仪器 | 第32-34页 |
第4章 制浆造纸废水生化出水中有机物的特性分析 | 第34-39页 |
·各类有机物的TOC组成分析 | 第34页 |
·各类有机物的UV254组成分析 | 第34-36页 |
·各类有机物的色度组成分析 | 第36-3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5章 制浆造纸废水生化出水的混凝处理 | 第39-53页 |
·实验内容与方法 | 第39页 |
·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39-51页 |
·硫酸铝混凝实验 | 第39-42页 |
·三氯化铁混凝实验 | 第42-44页 |
·硫酸铝、三氯化铁混凝处理效果的比较 | 第44-45页 |
·聚合氯化铝(PAC)混凝实验 | 第45-47页 |
·聚合硫酸铁(PFS)混凝实验 | 第47-49页 |
·PAC、PFS混凝处理效果的比较 | 第49页 |
·混凝对不同种类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| 第49-5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1-53页 |
第6章 制浆造纸废水生化出水的活性炭处理 | 第53-65页 |
·实验内容与方法 | 第53页 |
·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53-64页 |
·竹炭吸附实验 | 第53-56页 |
·椰壳炭吸附实验 | 第56-58页 |
·煤质炭吸附实验 | 第58-61页 |
·竹炭、椰壳炭和煤质炭处理效果的比较 | 第61页 |
·活性炭吸附对不同种类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| 第61-6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第7章 制浆造纸废水生化出水的混凝-活性炭处理 | 第65-70页 |
·实验内容与方法 | 第65页 |
·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65-68页 |
·混凝-活性炭组合工艺对废水的去除效果 | 第65-66页 |
·混凝-活性炭组合工艺对不同种类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| 第66-6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8-70页 |
第8章 制浆造纸废水生化出水的Fenton氧化处理 | 第70-77页 |
·实验内容与方法 | 第70页 |
·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70-76页 |
·反应pH值的影响 | 第70-71页 |
·反应时间的影响 | 第71页 |
·过氧化氢对亚铁离子的摩尔比的影响 | 第71-72页 |
·亚铁离子浓度的影响 | 第72-73页 |
·Fenton法对不同种类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| 第73-7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6-77页 |
第9章 结论 | 第77-79页 |
·全文总结 | 第77-78页 |
·创新点 | 第78页 |
·不足之处 | 第78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9页 |
致谢 | 第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