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财政、国家财政论文--中国财政论文--财政收入、支出论文--税收论文

论价格与税收

第一部分 价格与税收的关系第1-23页
 一、 价格的调节作用第10-11页
  (一) 价格对商品供求的影响第10页
  (二) 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第10-11页
  (三) 价格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第11页
 二、 税收的调节作用第11-15页
  (一) 提高经济效率或资源配置效率第11-12页
  (二) 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第12-13页
  (三) 调整经济结构第13-14页
  (四) 促进短期经济稳定第14页
  (五) 调节国际经济关系第14-15页
 三、 价格与税收的相互影响第15-20页
  (一) 价格对税收的影响第15-20页
  (二) 税收对价格的影响第20页
 四、 价格与税收的相互作用第20-23页
  (一) 税收配合价格调节生产与消费或供求关系第20-21页
  (二) 税收配合价格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和保护民族工商业第21页
  (三) 税收配合价格调节资源产品的级差收入第21-23页
第二部分 价格与税收负担转嫁第23-60页
 一、 税负转嫁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第23-25页
 二、 税负转嫁理论的发展第25-45页
  (一) 西方税负转嫁理论剖析第25-42页
  (二) 我国税负转嫁理论的发展第42-45页
 三、 我国税负转嫁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第45-52页
  (一) 我国税负转嫁的特点和状况分析第45-50页
  (二) 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税负转嫁发展趋势第50-52页
 四、 市场经济体制下税负转嫁的经济效益分析第52-56页
  (一) 税负转嫁对税收收入来源结构的影响第52-54页
  (二) 税负转嫁对资源配置的影响第54页
  (三) 税负转嫁对投资结构与投资方向的影响第54-55页
  (四) 税负转嫁对消费的影响第55页
  (五) 税负转嫁对企业微观效益的影响第55-56页
 五、 自觉认识和利用税负转嫁机制第56-60页
  (一) 降低商品课税比重提高所得税比重第56-57页
  (二) 实行价外税增强商品课税税负归宿的透明度第57-59页
  (三) 设计税制应该考虑税负归宿第59-60页
第三部分 收费、价格与税收第60-99页
 一、 收费、价格与税收的理论基础第60-63页
  (一) 各类物品的消费特征第60-62页
  (二) 各类物品消费特征引申出的结论第62-63页
 二、 费税的联系与区别第63-69页
  (一) 收费的意义与分类第64-66页
  (二) 税费的区别第66-68页
  (三) 我国对政府收费的认识第68-69页
 三、 政府规费的理论分析与制度设计第69-82页
  (一) 政府收费的理论分析第69-72页
  (二) 政府收费的制度设计第72-82页
 四、 我国费税制度的改革第82-99页
  (一) 我国政府收费制度第82-86页
  (二) 我国现行政府收费制度存在问题第86-89页
  (三) 我国政府收费制度对社会政治、经济的影响第89-94页
  (四) 我国费税改革的方案设计第94-99页
第四部分 转让定价与税收第99-155页
 一、 转让定价原理与我国转让定价第99-115页
  (一) 转让定价的产生第99-100页
  (二) 转让定价的定义第100-101页
  (三) 转让定价的方法第101-105页
  (四) 转让定价的经济影响第105-106页
  (五) 转让定价的规则第106-111页
  (六) 我国转让定价的基本情况第111-115页
 二、 转让定价税制原理与我国转让定价税制第115-130页
  (一) 转让定价税制的定义与原则第115-116页
  (二) 转让定价税制的建立与发展第116-124页
  (三) 转让定价税制的特点、适用范围及实施程序第124-125页
  (四) 转让定价税制的经济影响第125-126页
  (五) 我国现行的转让定价税制第126-130页
 三、 国际转让定价税制的基本规定第130-139页
  (一) 正常交易原则第130-131页
  (二) 转让定价调整方法第131-133页
  (三) 转让定价调整方式第133-134页
  (四) 转让定价调整追逆期第134页
  (五) 相应调整第134-136页
  (六) 国际税务合作与协调第136-138页
  (七) 转让定价税制迄待解决的问题第138-139页
 四、 我国转让定价税制的完善与改革第139-155页
  (一) 改革转让定价税制第139-146页
  (二) 建立转让定价税制监控体系第146-150页
  (三) 完善转让定价税制的具体措施第150-155页
参考文献第155-159页
后记第159页

论文共15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所得课税的经济分析
下一篇:风险投资的经济学考察——制度、原理及中国化应用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