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12页 |
| Abstract | 第12-20页 |
| 英文缩略语表 | 第20-21页 |
| 前言 | 第21-22页 |
| 第一部分 膝关节骨关节炎人群的步态分析 | 第22-53页 |
| 1. 材料与方法 | 第23-30页 |
| ·研究对象 | 第23-24页 |
| ·测量设备 | 第24页 |
| ·测试方法 | 第24页 |
| ·步态参数 | 第24-29页 |
| ·质量控制 | 第29页 |
| ·统计分析 | 第29-30页 |
| 2. 结果 | 第30-37页 |
| ·一般资料 | 第30页 |
| ·足底压力 | 第30-31页 |
| ·双足支撑期时间 | 第31页 |
| ·支撑期各阶段时间百分比 | 第31-32页 |
| ·支撑期足底接触面积和冲量百分比 | 第32-33页 |
| ·支撑期足跟内外侧冲量百分比 | 第33页 |
| ·支撑期前足五个分区冲量百分比 | 第33-35页 |
| ·外展角和距下关节活动角 | 第35页 |
| ·平衡曲线 | 第35-37页 |
| 3. 讨论 | 第37-51页 |
| ·时间参数——步态周期及各阶段时间分布 | 第37-43页 |
| ·冲量参数——足跟、前足和全足的冲量变化 | 第43-49页 |
| ·平衡参数——外展角和距下关节活动角 | 第49-51页 |
| 4. 结论 | 第51-53页 |
| 第二部分 早期膝骨关节炎六步手法治疗的临床研究 | 第53-69页 |
| 1.材料与方法 | 第54-58页 |
| ·研究对象 | 第54-55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55-58页 |
| ·统计学分析 | 第58页 |
| 2. 结果 | 第58-62页 |
| ·一般资料 | 第58-59页 |
| ·两组VAS评分 | 第59-60页 |
| ·两组JOA评分 | 第60-61页 |
| ·两组临床疗效(改善率) | 第61-62页 |
| 3. 讨论 | 第62-68页 |
| ·手法与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评价 | 第62-63页 |
| ·早期膝骨关节炎特征及六步手法作用机理 | 第63-68页 |
| 4. 结论 | 第68-69页 |
| 第三部分 早期膝骨关节炎六步手法治疗的步态分析研究 | 第69-81页 |
| 1. 材料与方法 | 第69-71页 |
| ·研究对象 | 第69-70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70-71页 |
| ·统计学分析 | 第71页 |
| 2. 结果 | 第71-76页 |
| ·时间参数 | 第71-73页 |
| ·冲量参数 | 第73-75页 |
| ·平衡参数 | 第75-76页 |
| 3. 讨论 | 第76-80页 |
| ·步态参数在疗效评定中的意义 | 第76-78页 |
| ·研究"六步手法"的意义 | 第78-80页 |
| 4. 结论 | 第80-81页 |
| 第四部分 结论、创新与展望 | 第81-84页 |
| 1.全文总结 | 第81页 |
| 2.创新点 | 第81-82页 |
| 3.不足与展望 | 第82-8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4-90页 |
| 文献综述一 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文献研究 | 第90-11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08-113页 |
| 文献综述二 步态分析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 | 第113-12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22-125页 |
| 附录 1 | 第125-126页 |
| 附录 2 | 第126-127页 |
| 附录 3 | 第127-128页 |
| 致谢 | 第12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