纵向交易模式选择的经济分析--对中国煤—电过度整合现象的一种解释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4页 |
1 导言 | 第14-22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14页 |
·研究对象与基本概念 | 第14-18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14-16页 |
·基本概念 | 第16-18页 |
·研究思路与基本方法 | 第18-19页 |
·研究框架与基本安排 | 第19-20页 |
·创新与探索 | 第20-22页 |
2 煤-电纵向交易理论综述 | 第22-34页 |
·引言 | 第22页 |
·纵向交易的文献综述 | 第22-29页 |
·纵向交易的理论和学派 | 第22-28页 |
·各种学派的联系和分歧 | 第28-29页 |
·煤-电关系的文献综述 | 第29-33页 |
·结语 | 第33-34页 |
3 纵向交易模式选择的理论分析 | 第34-53页 |
·纵向交易模式的研究维度 | 第34-39页 |
·竞争和合作 | 第35-36页 |
·生产和交易 | 第36-37页 |
·分工和协同 | 第37-39页 |
·纵向交易模式的权衡理论 | 第39-45页 |
·纵向分解的经济性:交易成本考察 | 第40-41页 |
·纵向整合的经济性:组织成本考察 | 第41-42页 |
·纵向交易模式的权衡分析 | 第42-45页 |
·纵向交易模式的博弈模型 | 第45-53页 |
·基本假定 | 第45-47页 |
·均衡分析 | 第47-52页 |
·模型结果 | 第52-53页 |
4 中国煤-电纵向交易模式选择的理论分析 | 第53-69页 |
·中国煤-电纵向交易模式的分类设计 | 第53-55页 |
·中国煤-电纵向交易模式的趋势演进 | 第55-59页 |
·过去:煤炭订货会渐行渐远 | 第55-57页 |
·现在:煤-电纵向整合热火朝天 | 第57-58页 |
·未来:战略性合作方兴未艾 | 第58-59页 |
·中国煤-电纵向交易模式的选择机理 | 第59-65页 |
·市场交易的选择机理 | 第60-61页 |
·企业组织的选择机理 | 第61-62页 |
·政府干预的选择机理 | 第62-65页 |
·中国煤-电纵向交易模式的均衡分析 | 第65-69页 |
·一般性分析 | 第65-66页 |
·特殊性分析 | 第66-69页 |
5 中国煤-电过度整合的计量分析 | 第69-87页 |
·变量的选择与解释 | 第69-78页 |
·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| 第69-72页 |
·策略效应 | 第72-75页 |
·交易成本和组织成本 | 第75-78页 |
·模型的设立与数据 | 第78-83页 |
·估计的方法与结果 | 第83-87页 |
6 中国煤-电过度整合的判别及聚类分析 | 第87-107页 |
·过度纵向整合的判别基准 | 第87-89页 |
·过度纵向整合的测度指标 | 第89-92页 |
·交易成本的测度指标 | 第89-90页 |
·组织成本的测度指标 | 第90-92页 |
·过度纵向整合的聚类分析 | 第92-100页 |
·煤-电过度整合的原因分析 | 第100-107页 |
·煤-电过度整合的背景是电力失衡 | 第100-103页 |
·煤-电过度整合的动机是利益失衡 | 第103-105页 |
·煤-电过度整合的原因是机制失衡 | 第105-107页 |
7 中国煤-电过度整合的调查分析 | 第107-124页 |
·煤-电定价政策过频 | 第107-113页 |
·煤-电定价政策过频的考证 | 第107-110页 |
·经济体制与煤-电定价政策 | 第110-113页 |
·煤-电交易成本过高 | 第113-119页 |
·煤-电交易成本过高的考证 | 第113-116页 |
·法律环境与煤-电市场交易 | 第116-119页 |
·煤-电纵向整合过度 | 第119-124页 |
·煤-电纵向整合过度的考证 | 第119-121页 |
·预算约束与煤-电纵向整合 | 第121-124页 |
8 研究结论、建议与展望 | 第124-130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124-125页 |
·研究建议 | 第125-128页 |
·研究展望 | 第128-130页 |
·研究的不足之处 | 第128-129页 |
·进一步研究方向 | 第129-130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| 第130-13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3-144页 |
后记 | 第144-1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