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英文缩写词对照 | 第1-9页 |
中文摘要 | 第9-1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14-20页 |
研究背景 | 第20-25页 |
第一部分 外源性MICRORNA阻断HBV表达对HBV复制水平的影响 | 第25-56页 |
1. 前言 | 第25页 |
2. 材料与方法 | 第25-41页 |
·细胞株的培养 | 第25页 |
·菌种、质粒和DNA 合成 | 第25-26页 |
·引物序列 | 第26-28页 |
·主要试剂与仪器 | 第28-32页 |
·质粒的构建、纯化和转染 | 第32-36页 |
·半定量RT-PCR | 第36-39页 |
·乙肝五项定量的检测 | 第39-40页 |
·HBV-DNA 的荧光定量 PCR 检测 | 第40-41页 |
·统计学分析 | 第41页 |
3. 结果 | 第41-51页 |
·靶基因HBV amiRNA 序列的筛选及载体的构建结果 | 第41-42页 |
·重组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| 第42-46页 |
·优化转染条件 | 第46页 |
·瞬时转染amiRNA-HBV 对HBsAg 和HBeAg 的抑制作用 | 第46-48页 |
·瞬时转染amiRNA-HBV 对HBV DNA 的抑制作用 | 第48-49页 |
·瞬时转染amiRNA-HBV 对HBV mRNA 的抑制作用 | 第49-51页 |
4. 讨论 | 第51-55页 |
·microRNA 介导的RNA 干扰和外源性amiRNA 干扰技术 | 第51-53页 |
·外源性amiRNA 抑制HBV 靶基因的表达 | 第53-54页 |
·影响RNA 干扰疗效的因素 | 第54-55页 |
5. 小结 | 第55-56页 |
第二部分 外源性MICRORNA 稳定转染HEPG2.2.15 细胞对HBV 复制水平的影响 | 第56-65页 |
1. 前言 | 第56页 |
2. 材料与方法 | 第56-58页 |
·主要试剂和试剂配制 | 第56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56-57页 |
·引物序列 | 第57页 |
·质粒的构建、纯化 | 第57页 |
·确定杀稻瘟菌素的最佳抑制浓度 | 第57页 |
·质粒的稳定转染 | 第57页 |
·半定量RT-PCR | 第57-58页 |
·乙肝五项定量的检测 | 第58页 |
·HBV-DNA 的检测 | 第58页 |
3. 结果 | 第58-62页 |
·杀瘟稻霉素浓度的确定及细胞克隆的筛选 | 第58页 |
·稳转细胞株的筛选 | 第58-59页 |
·稳定转染AMIRNA-HBV 对HBSAG 和HBEAG 的抑制作用 | 第59-61页 |
·稳定转染AMIRNA-HBV 对HBV DNA 的抑制作用 | 第61页 |
·稳定转染AMIRNA-HBV 对HBV MRNA 的抑制作用 | 第61-62页 |
4. 讨论 | 第62-64页 |
5. 小结 | 第64-65页 |
第三部分 外源性MICRORNA 阻断HBV 复制相关的宿主基因表达对HBV 复制的影响 | 第65-90页 |
1. 前言 | 第65-67页 |
2. 材料与方法 | 第67-74页 |
·主要试剂 | 第67-68页 |
·主要试剂配制 | 第68-70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70页 |
·引物序列 | 第70页 |
·质粒的构建、纯化和转染 | 第70-71页 |
·半定量RT-PCR | 第71页 |
·乙肝五项定量的检测 | 第71页 |
·HBV-DNA 的检测 | 第71页 |
·Western blotting 实验 | 第71-74页 |
·细胞增殖检测 | 第74页 |
3. 结果 | 第74-86页 |
·靶基因La amiRNA 和ASGPR1 amiRNA 序列的筛选及载体的构建结果 | 第74-76页 |
·重组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| 第76-77页 |
·瞬时转染amiRNA-La 对La mRNA 的抑制作用 | 第77-78页 |
·瞬时转染amiRNA-La 对La 蛋白的抑制作用 | 第78-79页 |
·瞬时转染amiRNA-La 对HBsAg 和HBeAg 的抑制作用 | 第79-81页 |
·瞬时转染amiRNA-La 对HBV DNA 的抑制作用 | 第81页 |
·瞬时转染amiRNA-ASGPR1 对ASGPR1 mRNA 的抑制作用 | 第81-82页 |
·瞬时转染amiRNA-ASGPR1 对ASGPR1 蛋白的抑制作用 | 第82-83页 |
·瞬时转染amiRNA-ASGPR1 对HBsAg 和HBeAg 的抑制作用 | 第83-85页 |
·瞬时转染amiRNA-ASGPR1 对HBV DNA 的抑制作用 | 第85-86页 |
·amiRNA-La 和amiRNA-ASGPR1 转染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| 第86页 |
4. 讨论 | 第86-89页 |
5. 小结 | 第89-90页 |
结论 | 第9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0-98页 |
附录一 个人简历 | 第98-100页 |
附录二 致谢 | 第100-101页 |
附录三 慢性乙型肝炎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| 第101-125页 |
1. 引言 | 第101-102页 |
2.H BV 的基因组特点和感染机制 | 第102-106页 |
·HBV 的基因组特点 | 第102-103页 |
·HBV 感染宿主细胞的机制 | 第103-104页 |
·HBV 复制循环中所需要的肝细胞宿主因素 | 第104-106页 |
·La 蛋白(La protein) | 第105页 |
·肝富集转录因子(liver-enriched transcription factors,LETFs) | 第105-106页 |
3. 反义RNA、核酶与RNAI 等基因治疗技术的比较 | 第106-107页 |
4. 抗HBV 基因治疗的现状 | 第107-113页 |
5. 病毒逃避SIRNA 介导的RNAI 治疗的研究现状及可能的解决办法 | 第113-117页 |
·病毒逃避RNAI 的研究现状 | 第113-114页 |
·针对宿主细胞基因的基因治疗研究 | 第114-115页 |
·MICRORNA 介导的RNAI 可能是一种潜在的解决病毒逃避RNAI 的方法 | 第115-117页 |
6. 展望 | 第11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7-12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