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测绘学论文--大地测量学论文--动态大地测量论文

川西地区现今地壳运动的大地测量观测研究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3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3-22页
   ·青藏高原隆升变形的研究历史和现状第14-17页
   ·青藏高原地壳形变的GPS 观测研究第17-19页
   ·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壳形变与构造运动的研究现状第19-21页
   ·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构思第21-22页
第二章 GPS 及其在地壳形变研究中的应用第22-45页
   ·GPS 技术概况第22-31页
     ·卫星导航定位的发展简史第22-25页
     ·GPS 的组成第25-27页
     ·GPS 信号和观测量第27-29页
     ·GPS 的绝对定位与相对定位第29-31页
   ·GPS 大地测量第31-33页
   ·GPS 大地测量的误差来源及对策第33-35页
   ·GPS 数据处理和联合分析第35-39页
     ·GIPSY 数据处理原理第36-37页
     ·QOCA 数据联合平差第37-39页
   ·GPS 在地壳形变研究中的应用第39-45页
第三章 川西地区断裂几何模型的建立第45-68页
   ·巴彦喀喇块体东南部断裂第47-50页
     ·龙门山断裂带第47-48页
     ·岷江断裂带第48页
     ·龙日坝断裂带第48-49页
     ·东昆仑断裂玛曲段第49-50页
   ·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断裂第50-57页
     ·甘孜~玉树断裂带第50-51页
     ·鲜水河断裂带第51-53页
     ·安宁河断裂带第53-54页
     ·则木河断裂带第54页
     ·大凉山断裂带第54-55页
     ·马边断裂带第55页
     ·华蓥山断裂带第55-56页
     ·小江断裂带第56-57页
   ·川滇菱形块体西边界活动断裂带第57-61页
     ·金沙江断裂带第57-58页
     ·巴塘断裂带第58页
     ·中甸断裂带第58-59页
     ·澜沧江断裂带第59页
     ·维西-乔后断裂第59页
     ·程海断裂带第59-60页
     ·红河断裂带第60-61页
   ·川滇菱形块体内部主要活动断裂带第61-63页
     ·理塘断裂带第61-62页
     ·丽江-小金河断裂带第62-63页
   ·川滇菱形块体以西活动断裂带第63-64页
     ·怒江断裂带第63页
     ·南汀河断裂第63页
     ·龙陵-澜沧断裂带第63-64页
     ·景洪断裂带第64页
   ·区域断裂模型第64-68页
第四章 川西地区断层运动速率的地壳形变约束反演第68-99页
   ·断裂位错模型第68-71页
   ·位错反演的基本原理第71-73页
   ·位错模型断裂反演影响因素分析第73-76页
     ·闭锁深度差异对地表位移的影响第73-75页
     ·弹性介质参数差异对地表位移的影响第75-76页
   ·川西活动断裂运动速率的地壳形变约束反演第76-87页
     ·水平地壳形变的GPS 观测资料第76-77页
     ·垂直地壳形变的水准观测资料第77-79页
     ·断裂活动速率的地壳形变约束反演第79-80页
     ·断裂活动速率的反演结果第80-87页
   ·讨论与结论第87-99页
     ·拟合残差第87页
     ·断裂滑动速率分析第87-93页
     ·川西及其周边地区块体模型第93-96页
     ·川西及其周边地区运动学特征与变形机制第96-99页
第五章 川西地区地壳形变场的有限元数值模拟第99-106页
   ·川西地区模型格架的选取第99-100页
   ·介质参数和边界条件第100页
   ·网格划分第100-101页
   ·边界条件第101-102页
   ·川西地区现今速度场的数值模拟第102-103页
   ·讨论与结论第103-106页
参考文献第106-116页
致谢第116-117页
作者简介第117页

论文共11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提高互层状超稠油油藏开发效果配套技术研究
下一篇:利用AFLP分子标记和无毒基因构建小麦白粉菌遗传连锁图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