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引言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环境税的由来 | 第8-10页 |
第一节 环境税的产生和发展 | 第8页 |
第二节 引入环境税收的必要性 | 第8-10页 |
一、环境税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手段 | 第8-9页 |
二、环境税可以帮助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| 第9页 |
三、环境税能够完善我国环境保护经济手段 | 第9-10页 |
第二章 环境税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 | 第10-15页 |
第一节 环境税的内涵 | 第10页 |
第二节 环境税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| 第10-13页 |
一、公共物品理论 | 第10-12页 |
二、外部性理论 | 第12-13页 |
第三节 环境税的法学理论基础 | 第13-15页 |
一、公共信托理论 | 第13-14页 |
二、税法理论基础 | 第14-15页 |
第三章 环境税法律制度的国际经验 | 第15-22页 |
第一节 国外环境税的发展历程 | 第15-16页 |
第二节 国外环境税征收的特点 | 第16-17页 |
一、环境税征收的范围广 | 第16页 |
二、环境税收在税收体系中占重要地位 | 第16-17页 |
三、以开征特定环境税为主的同时,辅之以其他环境税收手段 | 第17页 |
四、推行税收中性政策 | 第17页 |
第三节 国外环境税实践经验 | 第17-22页 |
一、大气环境税 | 第17-18页 |
二、水环境税 | 第18页 |
三、固体废弃物环境税 | 第18-19页 |
四、噪声环境税 | 第19页 |
五、动植物保护税 | 第19页 |
六、农药、化肥税 | 第19-22页 |
第四章 环境税法律制度的中国实践 | 第22-29页 |
第一节 现行的与环境资源相关的税收 | 第22-24页 |
一、资源税 | 第22页 |
二、消费税 | 第22-23页 |
三、车船使用税和车辆购置税 | 第23页 |
四、城市维护建设税 | 第23页 |
五、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使用税 | 第23-24页 |
六、排污费 | 第24页 |
第二节 现行的环保税收措施 | 第24-26页 |
一、对污染产品征收特别的消费税 | 第24页 |
二、鼓励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措施 | 第24-25页 |
三、符合鼓励类产业目录要求的优惠 | 第25页 |
四、环保产业所得税优惠 | 第25页 |
五、环保技术、产品和环保投资的优惠 | 第25-26页 |
六、支持环保事业的税收措施 | 第26页 |
第三节 现行环境税制度存在的问题 | 第26-29页 |
一、环保税缺位 | 第26-27页 |
二、现有的税收政策多以经济目标为中心,存在不少经济、环保相冲突的优惠措施 | 第27页 |
三、现有的与环保相关的税收措施比较零散,不规范、不系统,缺乏稳定性 | 第27-28页 |
四、现行的环保税收措施的内容不够科学 | 第28-29页 |
第五章 中国环境税法律制度的具体设计 | 第29-39页 |
第一节 环境税立法在中国的必要性分析 | 第29-30页 |
一、环境税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| 第29页 |
二、环境税立法是公众生活模式的法律确认 | 第29页 |
三、环境税立法是行政机关依法治税的需要 | 第29-30页 |
第二节 环境税立法的价值分析 | 第30-31页 |
一、环境税与公平 | 第30页 |
二、环境税与效益 | 第30-31页 |
第三节 环境税收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| 第31-32页 |
一、有效性原则 | 第31页 |
二、经济效率性原则 | 第31页 |
三、公平性原则 | 第31页 |
四、可接受性原则 | 第31-32页 |
五、管理的可行性原则 | 第32页 |
六、与其他税费的协调性原则 | 第32页 |
第四节 我国环境税方案的具体设计 | 第32-36页 |
一、环境税收的两种设计方案 | 第32-34页 |
二、适合我国的融入型环境税方案的具体设计 | 第34-36页 |
第五节 环境税制度的具体实施 | 第36-39页 |
一、融入型环境税方案的实施 | 第36页 |
二、实施环境税政策的配套措施 | 第36-39页 |
结语 | 第39-40页 |
注释 | 第40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4页 |
致谢 | 第44-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