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区域规划论文--中国区域规划论文--农村乡镇规划论文

面临撤并乡镇的发展与规划研究--以南京市六合区东沟镇为例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1页
1 绪论第11-20页
   ·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-13页
     ·研究背景第11-12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·相关学科对乡镇撤并的研究第13-15页
     ·地理学对乡镇空间重组的研究第13-14页
     ·城市规划学对乡镇规划的研究第14页
     ·经济学、社会学对乡镇撤并的研究第14-15页
     ·行政管理学对乡镇撤并的研究第15页
   ·相关概念解析第15-17页
     ·面临撤并乡镇第15-16页
     ·乡镇发展的内涵第16-17页
     ·乡镇规划的范畴第17页
   ·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第17-20页
     ·研究思路和预期目标第17-18页
     ·论文的基本研究框架第18-20页
2 相关理论第20-24页
   ·乡镇规划理论第20页
     ·增长核理论第20页
     ·集聚理论第20页
     ·合理城镇结构论第20页
   ·乡镇发展理论第20-21页
     ·城镇体系理论第20-21页
     ·区域整合思想第21页
     ·点轴开发模式第21页
   ·不确定性理论第21-24页
     ·不确定性理论概述第21-22页
     ·不确定性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第22-24页
3 乡镇撤并的背景第24-35页
   ·乡镇撤并的背景第24-27页
     ·设镇标准的历史演变第24-25页
     ·经济发展新趋势促使乡镇撤并第25-26页
     ·加速城镇化进程促使乡镇撤并第26页
     ·要素集聚促使乡镇撤并第26页
     ·资源优化配置促使乡镇撤并第26页
     ·降低管理成本促使乡镇撤并第26-27页
   ·实例第27-35页
     ·乡镇概况第27-28页
     ·发展概况第28-30页
     ·影响撤并的因素分析第30-32页
     ·优劣势条件分析第32-35页
4 面临撤并乡镇的发展研究第35-44页
   ·面临撤并乡镇的发展驱动力第35-36页
     ·资源条件对乡镇发展的影响第35页
     ·区位条件对乡镇发展的影响第35-36页
     ·政策条件对乡镇发展的影响第36页
   ·面临撤并乡镇的发展问题第36-38页
     ·撤并乡镇发展的不确定性第37页
     ·面临撤并乡镇的发展规模第37页
     ·被撤并乡镇与保留乡镇的经济关系第37-38页
     ·城镇化进程受阻第38页
     ·基础设施建设顾此失彼第38页
     ·投资流向发生转化第38页
   ·面临撤并乡镇的发展战略第38-42页
     ·编制近期建设规划抵消不确定性影响第38页
     ·合理确定发展规模第38-39页
     ·优化产业结构第39-41页
     ·加快城镇化进程第41页
     ·改善基础设施第41-42页
     ·重点发展镇区第42页
   ·面临撤并乡镇的资源整合研究第42-44页
     ·整合规划资源,提升城镇发展第42页
     ·整合土地资源,促进城镇快速发展第42-43页
     ·整合特色资源,提升城镇特色发展第43-44页
5 面临撤并乡镇的规划-以东沟镇为例第44-56页
   ·面临撤并乡镇的规划问题及对策第44-46页
     ·规划时限问题第44-45页
     ·内容完整性问题第45页
     ·资金问题第45-46页
     ·与周边乡镇规划整合问题第46页
   ·面临撤并乡镇的规划目标、思想与原则第46-50页
     ·规划目标第46-47页
     ·指导思想第47-48页
     ·规划原则第48-49页
     ·城镇性质的确定第49-50页
   ·面临撤并乡镇的规划方法第50-55页
     ·最小限度发展第50-51页
     ·保留弹性第51页
     ·强化社区配套第51-53页
     ·主动融合第53页
     ·注重近期,远期引导第53-55页
     ·社区安定,平稳过渡第55页
   ·规划实施的保障第55-56页
     ·规划立法,有理有据第55页
     ·健全规划管理机构,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第55页
     ·落实规划,科学决策第55页
     ·形成规划动态更新机制第55-56页
6 结论与探讨第56-58页
   ·本文的主要结论第56-57页
   ·不足与展望第57-58页
参考文献第58-60页
后记第60页

论文共6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USB的视频采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
下一篇:基于ARM7与μC/OS-Ⅱ的GPS数据采集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