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6-10页 |
第一节 论题界定与研究背景 | 第6-7页 |
第二节 研究目的、意义以及难点与创新点 | 第7-8页 |
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路线 | 第8-10页 |
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| 第10-18页 |
第一节 理论基础 | 第10-14页 |
一、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理论 | 第10-11页 |
二、增长极理论 | 第11-12页 |
三、文脉理论 | 第12-13页 |
四、文化经济学理论 | 第13-14页 |
第二节 文献综述 | 第14-18页 |
一、运河旅游开发研究 | 第14-15页 |
二、主题旅游研究 | 第15-17页 |
三、战争主题旅游研究 | 第17-18页 |
第三章 中运河战争主题旅游开发先期研究 | 第18-32页 |
第一节 中运河的基础资料 | 第18-21页 |
一、中运河的历史沿革 | 第18-19页 |
二、中运河沿线市域概况 | 第19-20页 |
三、中运河在整个京杭大运河中的地位分析 | 第20-21页 |
第二节 中运河与战争—相关相系的两个概念 | 第21-25页 |
一、历代战争对中运河的利用 | 第22-23页 |
二、中运河沿岸区域发生的重要战役一览 | 第23-25页 |
第三节 中运河沿岸战争主题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| 第25-32页 |
一、中运河沿岸的战争遗迹旅游资源 | 第25-28页 |
二、中运河沿岸战争主题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| 第28-30页 |
三、中运河沿岸战争遗迹旅游资源的特点 | 第30-32页 |
第四章 中运河战争主题旅游开发的背景 | 第32-44页 |
第一节 中运河的区域旅游开发现状 | 第32-35页 |
一、有部分成熟的旅游产品,总体上仍缺乏品牌与特色 | 第32页 |
二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一定规模,资金投入仍待加强 | 第32-33页 |
三、旅游市场已有一定发育,结构尚需调整 | 第33页 |
四、区域间与城市内的旅游发展协调不够,合作脚步须进一步加快 | 第33-34页 |
五、宣传促销工作薄弱,需进一步加强 | 第34-35页 |
第二节 中运河沿岸战争主题旅游开发的 SWOT 分析 | 第35-39页 |
一、优势 | 第35-36页 |
二、劣势 | 第36页 |
三、机遇 | 第36-37页 |
四、挑战 | 第37-39页 |
第三节 国内外战争主题旅游景区开发的实践经验 | 第39-44页 |
一、主题景区相关理论阐释 | 第39页 |
二、世界战争主题旅游开发案例分析 | 第39-41页 |
三、国内战争主题旅游开发进展状况 | 第41-44页 |
第五章 中运河战争主题旅游开发与整合的构想 | 第44-56页 |
第一节 中运河战争主题旅游开发与整合的原则 | 第44-47页 |
一、中运河沿岸资源整合的性质 | 第44页 |
二、具体的开发与整合原则 | 第44-47页 |
第二节 中运河战争主题旅游的开发思路 | 第47-52页 |
一、构建战争主题公园 | 第47-50页 |
二、连接战争主题旅游线路 | 第50-51页 |
三、形成战争主题旅游景区 | 第51-52页 |
第三节 中运河沿岸战争主题旅游的整合对策 | 第52-56页 |
一、旅游资源整合 | 第52-53页 |
二、区域管理机制的整合 | 第53页 |
三、旅游形象整合 | 第53-54页 |
四、基础设施整合 | 第54-55页 |
五、已有旅游产品整合 | 第55页 |
六、外围环境整合 | 第55-56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60-61页 |
专家评审意见 | 第61-62页 |
谢启 | 第62-63页 |
答辩委员会决议 | 第63-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