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1 绪论 | 第8-11页 |
·研究的背景 | 第8-9页 |
·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| 第9-10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0页 |
·论文结构 | 第10-11页 |
2 度假村概述 | 第11-18页 |
·度假村的概念 | 第11页 |
·度假村的起源 | 第11-12页 |
·度假村的分类 | 第12-13页 |
·按背景及主要设施分类 | 第12-13页 |
·以住宿设施和旅馆的类型分类 | 第13页 |
·度假村在中国的历史和发展 | 第13-16页 |
·帝王行宫型度假村 | 第13页 |
·现代疗养型度假村 | 第13-14页 |
·当代休闲型度假村 | 第14-16页 |
·当代国外度假村发展状况 | 第16-18页 |
·巴厘岛度假村 | 第16-17页 |
·夏威夷度假村 | 第17页 |
·日本温泉度假旅馆 | 第17-18页 |
3 理想度假村与人文“幻想世界” | 第18-25页 |
·幻想世界与仙境 | 第18页 |
·人类文化史上的仙境 | 第18-21页 |
·中国文化中的仙境 | 第18-20页 |
·中国的宗教神话中的仙境 | 第18-19页 |
·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人间仙境 | 第19-20页 |
·世界文化中的“仙境” | 第20-21页 |
·幻想世界的意象对度假村设计的启示 | 第21-25页 |
·仙境与度假村的比较 | 第21页 |
·意象与意象要素 | 第21-22页 |
·仙境意象探析和启示 | 第22-24页 |
·仙境的理想空间结构 | 第22-23页 |
·仙境的理想实体要素 | 第23-24页 |
·仙境意象对度假村设计的启示 | 第24-25页 |
4 度假村景观的重要性和设计原则 | 第25-39页 |
·度假村景观的重要性 | 第25-31页 |
·人的感知与度假村中景观 | 第25-30页 |
·人的感知特点 | 第25-26页 |
·实际研究对象的选取——以北京九华山庄为例 | 第26-29页 |
·调查结果与分析总结 | 第29-30页 |
·度假村景观的其他重要作用 | 第30-31页 |
·植物景观的生态健康功能 | 第30-31页 |
·园林绿地景观的物理功能 | 第31页 |
·地域景观的文化宣传功能 | 第31页 |
·度假村景观的特点分析与设计原则 | 第31-39页 |
·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| 第31-32页 |
·旅游需要与动机理论 | 第32-33页 |
·旅游需要理论 | 第32页 |
·旅游动机理论 | 第32-33页 |
·度假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| 第33-34页 |
·度假旅游动机与度假村景观 | 第34-37页 |
·身心健康的需要和动机 | 第34-35页 |
·新鲜刺激的需要和动机 | 第35-36页 |
·精神追求的需要和动机 | 第36-37页 |
·度假景观与游客行为 | 第37页 |
·度假景观设计的原则 | 第37-39页 |
·独特化原则 | 第37-38页 |
·娱乐性原则 | 第38页 |
·生态化原则 | 第38-39页 |
5 度假村景观设计详述 | 第39-52页 |
·度假村的景观设计内容 | 第39页 |
·度假村选址及景观策划 | 第39-42页 |
·度假村选址 | 第39-41页 |
·度假村景观策划 | 第41-42页 |
·度假村空间结构规划——以河北省迁安市滦河度假岛空间结构规划为例 | 第42-44页 |
·度假村建筑外观设计 | 第44-48页 |
·度假村建筑风格类型 | 第45页 |
·宫殿型 | 第45页 |
·自然型 | 第45页 |
·普通型 | 第45页 |
·度假村建筑外观设计原则 | 第45-48页 |
·地域文化与现代手法结合的原则 | 第46页 |
·建筑与自然充分结合的原则 | 第46-47页 |
·外观“温暖化”原则 | 第47-48页 |
·度假村室外环境设计 | 第48-49页 |
·度假村室外园林环境的独特化设计 | 第48-49页 |
·度假村园林与户外休闲的结合性 | 第49页 |
·度假村建设中的生态设计 | 第49-52页 |
6 结语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5页 |
插图资料来源 | 第55-56页 |
个人简介 | 第56-57页 |
导师简介 | 第57-60页 |
致谢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