辽宁朝阳引种台湾青枣品种对比及栽培技术的研究
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7页 |
| 1. 引言 | 第7-18页 |
| ·台湾青枣的栽培历史 | 第7-8页 |
| ·生物学特性及其适宜环境条件 | 第8-9页 |
| ·生物学特性 | 第8-9页 |
| ·适宜环境条件 | 第9页 |
| ·光照 | 第9页 |
| ·温度 | 第9页 |
| ·水分 | 第9页 |
| ·土壤 | 第9页 |
| ·风 | 第9页 |
| ·引种利用价值 | 第9-10页 |
| ·营养价值 | 第9-10页 |
| ·经济价值 | 第10页 |
| ·生态效益 | 第10页 |
| ·观赏价值 | 第10页 |
| ·果品加工及其他利用价值 | 第10页 |
| ·栽培管理措施 | 第10-13页 |
| ·建园种植方式 | 第10-11页 |
| ·露地种植 | 第10-11页 |
| ·保护地栽培 | 第11页 |
| ·水肥管理 | 第11-12页 |
| ·灌溉 | 第11页 |
| ·施肥 | 第11-12页 |
| ·树体管理 | 第12页 |
| ·花果管理 | 第12页 |
| ·适时扣棚 | 第12-13页 |
| ·病虫害的防治 | 第13页 |
| ·现有品种和良种繁育技术 | 第13-16页 |
| ·台湾青枣的主要品种 | 第13-14页 |
| ·良种繁育技术 | 第14-16页 |
| ·前景展望 | 第16页 |
| ·立题依据 | 第16-18页 |
| 2. 台湾青枣叶片性状对比研究 | 第18-22页 |
| ·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18-19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18-19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19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19-21页 |
| ·朝阳棚栽台湾青枣不同品种叶片性状对比研究 | 第19-20页 |
| ·不同地区相同品种台湾青枣叶片性状对比 | 第20-21页 |
| ·小结 | 第21-22页 |
| 3. 台湾青枣果实性状对比研究 | 第22-27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22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22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22页 |
| ·不同品种果实性状测定 | 第22页 |
| ·不同地区相同品种果实性状测定 | 第22页 |
| ·果实品质分析 | 第22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22-26页 |
| ·朝阳地区棚栽台湾青枣不同品种果实性状对比研究 | 第22-24页 |
| ·不同产地相同品种台湾青枣的果实性状对比研究 | 第24-25页 |
| ·果实品质分析 | 第25-26页 |
| ·不同品种果实品质分析 | 第25页 |
| ·不同产地相同品种果实品质分析 | 第25-26页 |
| ·小结 | 第26-27页 |
| 4. 台湾青枣嫁接繁殖技术的研究 | 第27-30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27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27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27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27-29页 |
| ·嫁接试验结果 | 第27-29页 |
| ·不同嫁接方法对成活率的影响 | 第29页 |
| ·小结 | 第29-30页 |
| 5. 台湾青枣主干更新试验 | 第30-33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30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30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30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30-32页 |
| ·不同品种相同高度截干后发芽数 | 第30-31页 |
| ·不同截干高度的试验结果 | 第31-32页 |
| ·小结 | 第32-33页 |
| 6. 结论与讨论 | 第33-35页 |
| ·结论 | 第33页 |
| ·讨论 | 第33-3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5-39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39-40页 |
| 导师简介 | 第40-41页 |
| 致谢 | 第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