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0页 |
| 目录 | 第10-13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8页 |
| ·引言 | 第13-14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3页 |
| 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3页 |
| ·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| 第13-14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| 第14-26页 |
| ·梨果实轮纹病概述 | 第14-16页 |
| ·病原菌—植物寄主互作机理 | 第16-22页 |
| ·控制果实采后病害的主要策略 | 第22-26页 |
| ·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6页 |
| ·研究目标 | 第26页 |
| 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6页 |
| ·研究技术路线 | 第26-28页 |
| 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| 第28-44页 |
| ·(第一部分 鸭梨果实轮纹病潜伏侵染时期及采后发病规律的研究)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8-29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28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28-29页 |
| ·(第二部分 轮纹病菌侵染鸭梨果实途径的观察)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9-31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29-30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30-31页 |
| ·(第三部分 鸭梨果实有机酸变化规律及对轮纹病菌的抑制效果)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31-33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31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31-33页 |
| ·(第四部分 鸭梨果实酚类物质代谢与其抗轮纹病菌关系研究)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33-34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33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33-34页 |
| ·(第五部分 鸭梨果实接种轮纹病菌及采收前后活性氧相关酶活性变化研究)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34-36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34-35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35-36页 |
| ·(第六部分 鸭梨采后低温及轮纹病菌胁迫对果肉ATP含量H~+-ATPase、CA~(2+)-ATPase活性的影响)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36-39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36-37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37-39页 |
| ·(第七部分 鸭梨轮纹病菌产毒培养条件筛选及毒素成分初步鉴定)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39-44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39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39-44页 |
|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| 第44-90页 |
| ·第一部分的结果与分析 | 第44-50页 |
| ·试验结果 | 第44-48页 |
| ·试验分析 | 第48-49页 |
| ·小结 | 第49-50页 |
| ·第二部分的结果与分析 | 第50-58页 |
| ·试验结果 | 第50-56页 |
| ·试验分析 | 第56-57页 |
| ·小结 | 第57-58页 |
| ·第三部分的结果与分析 | 第58-67页 |
| ·试验结果 | 第58-65页 |
| ·试验分析 | 第65-66页 |
| ·小结 | 第66-67页 |
| ·第四部分试验结果 | 第67-74页 |
| ·试验结果 | 第67-72页 |
| ·试验分析 | 第72-74页 |
| ·小结 | 第74页 |
| ·第五部分的结果与分析 | 第74-78页 |
| ·试验结果 | 第74-77页 |
| ·试验分析 | 第77-78页 |
| ·小结 | 第78页 |
| ·第六部分的结果与分析 | 第78-85页 |
| ·试验结果 | 第78-83页 |
| ·试验分析 | 第83-85页 |
| ·小结 | 第85页 |
| ·第七部分的结果与分析 | 第85-90页 |
| ·试验结果 | 第85-89页 |
| ·试验分析 | 第89页 |
| ·小结 | 第89-90页 |
|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90-93页 |
| ·结论 | 第90-92页 |
| ·展望 | 第92-9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93-104页 |
|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| 第104-105页 |
| 致谢 | 第10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