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 | 第3-5页 |
序言 | 第5-7页 |
第一章 不同历史境遇下《生死场》主题的不同阐释 | 第7-32页 |
第一节 抗战文学的经典文本 | 第9-19页 |
第二节 启蒙视角下“生”与“死”的民间悲剧 | 第19-24页 |
第三节 女性悲剧经验的展现 | 第24-32页 |
第二章 “越轨的笔致”──《生死场》艺术特色阅读史 | 第32-44页 |
第一节 越轨的缺憾──以鲁迅、胡风为中心的解读 | 第33-36页 |
第二节 别致的美感──新时期以来的解读 | 第36-44页 |
一 散文化的笔法 | 第36-39页 |
二 鲜明的绘画性 | 第39-41页 |
三 陌生化的语言 | 第41-44页 |
第三章 《生死场》传播途径的多样化 | 第44-49页 |
结语 | 第49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5页 |
后记 | 第55-56页 |
攻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56-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