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 | 第3-5页 |
中文文摘 | 第5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31页 |
·良性前列腺增生(BPH)概述 | 第11-12页 |
·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分子机制 | 第12-22页 |
·雄激素途径 | 第12-14页 |
·生长因子途径 | 第14-20页 |
·雌激素途径 | 第20-21页 |
·其它与BPH有关的途径 | 第21-22页 |
·BPH的治疗方法 | 第22-23页 |
·中医药治疗BPH | 第23-25页 |
·单方治疗BPH | 第23页 |
·复方治疗BPH | 第23-25页 |
·白芥子概述 | 第25-29页 |
·白芥子的性状与鉴定 | 第25-26页 |
·白芥子的化学成分 | 第26-27页 |
·白芥子的药理研究 | 第27-28页 |
·白芥子的应用 | 第28-29页 |
·本论文的研究背景、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| 第29-31页 |
第2章 白芥子药效物质的分离制备 | 第31-43页 |
·白芥子苷的分离制备 | 第31-33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31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31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31-32页 |
·试验结果 | 第32页 |
·讨论 | 第32-33页 |
·芥子碱的分离制备 | 第33-35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33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33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33-34页 |
·试验结果 | 第34页 |
·讨论 | 第34-35页 |
·β-谷甾醇的分离制备及含量测定 | 第35-37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35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35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35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35-36页 |
·讨论 | 第36-37页 |
·挥发油的分离制备 | 第37-43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37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37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37-38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8-42页 |
·讨论 | 第42-43页 |
第3章 白芥子提取物对前列腺增生组织的影响 | 第43-85页 |
·药效物质对试验动物前列腺及其它副性腺的影响 | 第43-49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43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43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43-44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44-49页 |
·讨论 | 第49页 |
·药效物质对前列腺增生组织的形态学影响 | 第49-54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49-50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50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50-51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51-53页 |
·讨论 | 第53-54页 |
·药效物质跨越血前列腺屏障的研究 | 第54-57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54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54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54-55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55-57页 |
·讨论 | 第57页 |
·药效物质对BPH中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| 第57-79页 |
·药效物质对CAM模型血管生成的影响 | 第57-63页 |
·药效物质对BPH中VEGF、bFGF和TGFβ_1表达的影响 | 第63-79页 |
·药效物质对BPH中雄激素受体(AR)表达的影响 | 第79-85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79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79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79-80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80-84页 |
·讨论 | 第84-85页 |
小结与展望 | 第85-87页 |
一、结论 | 第85-86页 |
二、本论文的特点 | 第86页 |
三、展望 | 第86-8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7-99页 |
主要中英文缩略词表 | 第99-10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100-101页 |
致谢 | 第101-102页 |
个人简历 | 第102-10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