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药学论文--药剂学论文

放线菌素D定位生物粘附制剂的研制

中文摘要第1-6页
英文摘要第6-12页
前言第12-28页
 一、放线菌素D研究进展第14-18页
  1. 结构与临床作用第14-15页
  2. 化学合成方面进展第15-18页
   ·对吩噁嗪酮环的改造第15-17页
   ·对环状五肽的改造第17-18页
  3. 细胞毒性第18页
  4. 药理作用第18页
  5. 药代动力学第18页
  6. 制剂研究进展第18页
 二、生物粘附制剂研究进展第18-28页
  1. 作用机理及特点第19-20页
  2. 常用的生物粘附材料及其应用第20-21页
  3. 生物粘附制剂常见的剂型第21-23页
  4. 生物粘附制剂的质量评价第23-26页
  5. 展望第26-28页
实验内容第28-57页
 第一部分 放线菌素D生物粘附片的研制及其质量控制第28-51页
  第一节 粘附材料比例的选择第28-31页
   一、仪器与材料第28页
   二、方法和结果第28-29页
    1. 含不同比例的卡波姆934和羟丙基纤维素的生物粘附片的制备第28页
    2. 粘附片粘附时间的测定第28-29页
   三、讨论第29-31页
  第二节 放线菌素D生物粘附片的制备及处方筛选第31-39页
   一、仪器与材料第31页
   二、方法和结果第31-37页
    1. 粘附片的制备第31页
    2. 正交设计筛选处方第31-32页
    3. 体外粘附力的测定第32-33页
   ·粘膜的准备第32-33页
   ·粘附力的测定第33页
   ·粘附力测定结果第33页
    4. 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第33-36页
   ·测定波长的选择第33-34页
   ·标准曲线的制备第34页
   ·精密度的测定第34-35页
   ·回收率的测定第35-36页
    5. 体外释放度的测定第36-37页
   三、讨论第37-39页
  第三节 放线菌素D生物粘附片的质量控制第39-48页
   一、仪器与材料第39页
   二、方法和结果第39-46页
    1. AMD生物粘附片片重差异测定第39-40页
    2. AMD生物粘附片的含量及含量均匀度测定第40-44页
   ·测定波长的选择第40-41页
   ·标准曲线的制备第41页
   ·精密度的测定第41-42页
   ·回收率的测定第42-43页
   ·含量测定第43页
   ·含量均匀度测定第43-44页
    3. 稳定性考察第44-46页
   ·高温实验第44页
   ·高湿实验第44页
   ·强光实验第44-46页
   ·加速实验第46页
   三、讨论第46-48页
  第四节 放线菌素D生物粘附片的体外透膜吸收实验第48-51页
   一、仪器与材料第48页
   二、方法和结果第48-49页
    1. 粘膜的准备第48页
    2. 测定方法的建立第48-49页
   ·测定波长的选择第48页
   ·标准曲线的制备第48-49页
   ·方法精密度和回收率第49页
    3. 体外透膜吸收实验第49页
   三、讨论第49-51页
 第二部分 放线菌素D膜剂的研制第51-57页
  第一节 放线菌素D膜剂的制备及处方筛选第51-54页
   一、仪器与材料第51页
   二、方法和结果第51-53页
    1. 膜剂的制备第51页
    2. 正交设计筛选处方第51-53页
    3. 体外透膜吸收实验第53页
   三、讨论第53-54页
  第二节 放线菌素D膜剂质量控制第54-57页
   一、仪器与材料第54页
   二、方法和结果第54-56页
    1. 含量测定第54页
   ·方法的建立第54页
   ·含量测定第54页
    2. 溶化时限测定第54-55页
    3. 含量均匀度测定第55-56页
   三、讨论第56-57页
论文工作小结第57-58页
参考文献第58-64页
下一步工作设想第64-65页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5-66页
致谢第66页

论文共6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不同品种春小麦生态解剖学研究
下一篇:金川公司小学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