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物理化学(理论化学)、化学物理学论文

磺胺氯哒酮和磺胺二甲氧基嘧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、晶体结构及抗菌活性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6页
英文摘要第6-12页
前言第12-26页
第一章 磺胺氯哒酮与锰(II)、钴(II)、锌(II)、铜(II)的单核配合物的合成、晶体结构及抗菌活性研究第26-56页
 一、实验部分第26-32页
  1. 试剂与仪器第26-27页
  2. 配合物[Mn(L_1)_2(phen)] 1、[Mn(L_1)_2(2,2-bipy)] 2、[Co(L_1)_2(2,2-bipy)] 3、[Cd(L_1)_2(phen)4 、[Zn(L_1)_2(2,2’-bipy)] 5 、[Cu(L_1)(phen)_2](ClO_4)·py 6 、[Cu(L_1)_2(H_2O)_2] 7 的合成第27-28页
  3. 配合物1~7 单晶结构的X-射线衍射测定第28页
  4. 配合物1~7 的体外抗菌实验第28-30页
  5. 配合物1、6 与ct-DNA 相互作用的紫外光谱测定第30-32页
 二、结果与讨论第32-53页
  1. 配合物1~7 的晶体结构第32-46页
  2. 配合物1~7 的红外光谱分析第46-48页
  3. 配合物1~7的热稳定性分析第48-49页
  4. 配体及其配合物1~7 的抑菌活性分析第49-52页
  5. 配合物1、6 与ct-DNA 作用的紫外-可见光谱分析第52-53页
 三、本章小结第53-54页
 四、参考文献第54-56页
第二章 磺胺氯哒酮与锰(II) 、铅(II) 配合物的合成、晶体结构及抗菌活性研究第56-72页
 一、实验部分第56-58页
  1. 试剂与仪器第56页
  2. 配合物[Mn(phen)_2Cl_2](H-L_1)_2·H_2O 8、[Mn(py)_2(H_2O)_4](L_1)_2 9、[Pb_2(phen)_4Cl_2](L_1)_2的合成第56-57页
  3. 配合物8~10 单晶结构的X-射线衍射测定第57-58页
 二、结果与讨论第58-69页
  1. 配合物8~10 的晶体结构第58-64页
  2. 配合物8~10 的红外光谱分析第64-66页
  3. 配合物8~10的热稳定性分析第66-67页
  4. 配体及其配合物8~10 的抑菌活性分析第67-69页
  5. 配合物8 与ct-DNA 作用的紫外-可见光谱分析第69页
 三、本章小结第69-70页
 四、参考文献第70-72页
第三章 磺胺氯哒酮、1,10-啉菲啰啉与镍(II)或钴(II)的三元配合物的合成、晶体结构及抗菌活性研究第72-84页
 一、实验部分第72-74页
  1. 试剂与仪器第72页
  2. 配合物[Ni(L_1)_2(phen)][Ni(L_1)(phen)_2](NO_3)·(CH_3OH) 11 和[Co(L_1)_2(phen)][Co(L_1)(phen)_2](ClO_4)·C_2H_5OH的合成第72-73页
  3. 配合物11~12 单晶结构的X-射线衍射测定第73-74页
 二、结果与讨论第74-82页
  1. 配合物11~12 的晶体结构第74-80页
  2. 配合物11~12 的红外光谱分析第80-81页
  3. 配合物11~12的热稳定性分析第81页
  4. 配体及其配合物12的抑菌活性分析第81-82页
 三、本章小结第82-83页
 四、参考文献第83-84页
第四章 磺胺氯哒酮与银配位聚合物的合成、晶体结构及抗菌活性研究第84-92页
 一、实验部分第84-85页
  1. 试剂与仪器第84页
  2. 配合物[Ag_2(L_1)_2]_n 13 的合成第84-85页
  3. 配合物13 单晶结构的X-射线衍射测定第85页
 二、结果与讨论第85-90页
  1. 配合物13 的晶体结构第85-88页
  2. 配合物13 的红外光谱分析第88页
  3. 配体及其配合物13的抑菌活性分析第88-90页
 三、本章小结第90页
 四、参考文献第90-92页
第五章 磺胺二甲氧基嘧啶与镍(II)、铜(II)、钴(II)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、结构及性质研究第92-106页
 一、实验部分第92-94页
  1. 试剂与仪器第92页
  2. 配合物[Ni(L_2)(4,4’-bipy)·(NO_3)]_n 14、{[Cu(L_2)_2(4,4’-bipy)]·3H_2O}_n 15 和{[Co(L_2)_2]·(CH_3OH)}_n的合成第92-93页
  3. 配合物14~16 单晶结构的X-射线衍射测定第93-94页
 二、结果与讨论第94-104页
  1. 配合物14~16 的晶体结构第94-101页
  2. 配合物14~16 的红外光谱分析第101-102页
  3. 配合物14~16的热稳定性分析第102-104页
 三、本章小结第104页
 四、参考文献第104-106页
总结第106-110页
致谢第110-111页

论文共11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MRI在脑铅蓄积致神经损害的应用研究
下一篇:斯克里亚宾钢琴奏鸣曲作品四号与作品三十号之创作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