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息化对农户行为的影响研究--以河南为例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1页 |
| 第一章 引言 | 第11-24页 |
| ·问题与研究背景 | 第11-13页 |
| ·研究综述 | 第13-20页 |
| ·国外研究 | 第13-15页 |
| ·国内研究 | 第15-20页 |
| ·研究目的、意义 | 第20-21页 |
| ·研究目的 | 第20-21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21页 |
| ·研究思路 | 第21-23页 |
| ·技术路线 | 第21-22页 |
| ·研究对象选择 | 第22页 |
| ·数据来源 | 第22-23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23-24页 |
| 第二章 信息化对农户行为影响的理论分析 | 第24-31页 |
| ·理论基础 | 第24-26页 |
| ·农户经济行为理论 | 第24页 |
| ·不确定性理论 | 第24-25页 |
| ·需求理论 | 第25-26页 |
| ·劳动力转移理论 | 第26页 |
| ·农户生产行为的经济分析 | 第26-29页 |
| ·农户的生产行为追求利润最大化 | 第26-27页 |
| ·信息化能促进农户利润的增加 | 第27-28页 |
| ·不完全市场环境下的农户生产行为有限理性选择 | 第28-29页 |
| ·农户信息需求的动力分析 | 第29-31页 |
| 第三章 信息化发展现状及程度分析 | 第31-42页 |
| ·信息化发展现状 | 第31-37页 |
| ·国内发展现状 | 第31-33页 |
| ·国内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| 第33-35页 |
| ·河南省发展现状 | 第35-36页 |
| ·河南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| 第36-37页 |
| ·河南省信息化发展程度分析 | 第37-42页 |
| ·信息指标的选择 | 第37-39页 |
| ·河南省区域信息化发展分析 | 第39-42页 |
| 第四章 案例研究——胡寨村、耿湖村、贺店村 | 第42-55页 |
| ·样本点概况 | 第42-44页 |
| ·耿湖村概况 | 第42-43页 |
| ·胡寨村概况 | 第43页 |
| ·贺店村概况 | 第43-44页 |
| ·农户信息需求分析 | 第44-48页 |
| ·农户信息需求的现状 | 第44-45页 |
| ·农户信息需求的渠道 | 第45-46页 |
| ·农户信息需求的内容 | 第46-48页 |
| ·科技信息对农户农业生产行为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| ·不同信息化程度下的农户非农化行为 | 第49-53页 |
| ·不同信息化程度下农户务工选择地域分析 | 第50-51页 |
| ·农户外出务工行为分析 | 第51-53页 |
| ·小结 | 第53-55页 |
| 第五章 河南省农户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| 第55-63页 |
| ·个案专访 | 第55页 |
| ·存在问题 | 第55-59页 |
| ·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| 第56页 |
| ·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低 | 第56页 |
| ·农村信息设备单一,服务不完善 | 第56-57页 |
| ·政府的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| 第57-58页 |
| ·缺乏专门的信息服务人才 | 第58页 |
| ·农民的信息意思淡薄 | 第58-59页 |
| ·提高农户信息化的对策 | 第59-63页 |
| ·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 | 第59-60页 |
| ·完善信息服务事业 | 第60-62页 |
| ·提高农户文化素质、增强农户信息意识 | 第62-63页 |
|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3-65页 |
| ·本文结论 | 第63页 |
| ·研究不足与展望 | 第63-65页 |
| 参考文献(REFERENCES) | 第65-69页 |
| 附录:农户调查问卷 | 第69-72页 |
| 后记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