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第1章 引言 | 第9-15页 |
| ·选题背景与意义 | 第9-11页 |
| ·问题的提出 | 第9页 |
| ·研究的社会经济、政策背景 | 第9-11页 |
| ·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| ·研究的内容、目的和方法 | 第13-15页 |
| ·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3页 |
| ·研究目的 | 第13页 |
| ·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3-15页 |
| 第2章 中国住房保障制度政策现状及其主要问题 | 第15-25页 |
| ·住房保障制度概述 | 第15-16页 |
| ·住房保障制度的概念及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 | 第15页 |
| ·住房保障的主要形式 | 第15-16页 |
| ·经济适用住房政策 | 第16-18页 |
| ·廉租住房的特点及廉租住房政策的构建 | 第18-21页 |
| ·住房公积金政策 | 第21页 |
| ·我国现行保障制度特别是中低收入者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21-25页 |
| ·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存在的问题 | 第21-23页 |
| ·廉租房制度存在的问题 | 第23-24页 |
| ·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问题 | 第24-25页 |
| 第3章 国外住房保障制度的比较研究与启示 | 第25-36页 |
| ·英国的住房保障制度 | 第25-26页 |
| ·英国住房保障制度概况 | 第25-26页 |
| ·英国住房保障制度的特点 | 第26页 |
| ·新加坡的住房保障制度 | 第26-28页 |
| ·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概况 | 第27页 |
| ·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的特点 | 第27-28页 |
| ·美国的住房保障制度 | 第28-31页 |
| ·美国住房保障制度概况 | 第28-30页 |
| ·美国住房保障制度的特点 | 第30-31页 |
| ·英国、新加坡和美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启示 | 第31-36页 |
| 第4章 完善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思路与模式探讨 | 第36-70页 |
| ·政府管理体制的确立 | 第36-38页 |
| ·明确和建立各级政府的住房保障决策委员会 | 第36-37页 |
| ·建立明确的住房保障实施执行机构 | 第37页 |
| ·建立专门的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 | 第37-38页 |
| ·规范政府干预住房市场的方式是完善住房保障的基础 | 第38-40页 |
| ·制订住房发展计划 | 第38-39页 |
| ·加强财政、税收、金融优惠政策的实施 | 第39-40页 |
| ·建立健全住房分类供应体系是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的核心 | 第40-52页 |
| ·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实施流程模型 | 第42-43页 |
| ·改革和完善现行的经济适用住房制度 | 第43-49页 |
| ·改革和完善廉租住房制度 | 第49-52页 |
| ·改革和发展住房金融体系 | 第52-56页 |
| ·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 | 第52-54页 |
| ·建立政府住房金融机构 | 第54-55页 |
| ·建立专门性的住房金融机构 | 第55-56页 |
| ·完善住房供给结构,大力推行中小户型 | 第56-58页 |
| ·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结构失衡,中小户型供给不足 | 第56-57页 |
| ·推行中小户型低价房 | 第57-58页 |
| ·健全住房保障法制建设 | 第58-59页 |
| ·针对中低收入人群居住的“经济适居房”模式 | 第59-62页 |
| ·经济适居房的概念 | 第59-60页 |
| ·经济适居房的提供对象 | 第60-61页 |
| ·经济适居房的运作模式 | 第61页 |
| ·经济适居房的销售、出租 | 第61-62页 |
| ·城镇住房保津补贴“反向递减”模式 | 第62-65页 |
| ·保障城镇居民住房制度的设计 | 第62-63页 |
| ·城镇居民住房补贴标准的确定 | 第63页 |
| ·城镇居民住房补贴金额的计算方法 | 第63-65页 |
| ·经济适用房运作新模式 | 第65-67页 |
| ·新模式的定位 | 第65-66页 |
| ·新模式的主要内容 | 第66-67页 |
| ·新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| 第67页 |
| ·用房地产信托推进廉租住房发展的模式 | 第67-70页 |
| ·房地产信托概述 | 第67-68页 |
| ·房地产信托是解决廉租住房资金困局的优选金融工具 | 第68-69页 |
| ·用房地产信托推进廉租住房建设的模式思考 | 第69-70页 |
|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0-72页 |
| ·结论 | 第70页 |
| ·展望 | 第70-7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2-74页 |
| 致谢 | 第74-75页 |
| 附录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