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要英文缩略语表 | 第1-5页 |
中文摘要 | 第5-6页 |
英文摘要 | 第6-7页 |
前言 | 第7-8页 |
文献综述 | 第8-35页 |
一、中医学对慢性肾衰竭的认识及治疗研究进展 | 第8-22页 |
(一) 中医学对慢性肾衰竭的认识 | 第8-12页 |
(二) 中医药对慢性肾衰竭的治疗研究进展 | 第12-2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0-22页 |
二、西医学对CRF微炎症反应的认识及非透析治疗研究进展 | 第22-35页 |
(一) 慢性肾衰竭微炎症理论概述 | 第22-28页 |
(二) 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治疗的研究进展 | 第28-3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3-35页 |
临床研究 | 第35-44页 |
一、临床资料与方法 | 第35-41页 |
(一) 一般资料 | 第35页 |
(二) 诊断标准 | 第35-37页 |
(三) 治疗方法 | 第37-38页 |
(四) 观察项目及方法 | 第38-39页 |
(五) 疗效判定标准 | 第39-40页 |
(六) 统计学处理方法 | 第40-41页 |
二、治疗效果及分析 | 第41-44页 |
(一) 两组疾病疗效比较 | 第41页 |
(二) 中医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| 第41-42页 |
(三) 中医证候总疗效比较 | 第42页 |
(四) 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| 第42页 |
(五)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 | 第42-43页 |
(六) 两组患者血清CRP、TNF-α、IL-6水平的比较 | 第43-44页 |
讨论 | 第44-50页 |
一、健脾益肾、化瘀祛毒、芳化湿浊法的探讨 | 第44-45页 |
二、方药组成及分析 | 第45-48页 |
三、虫草肾茶方的疗效分析 | 第48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1页 |
结论 | 第51-52页 |
致谢 | 第52-54页 |
个人简历 | 第54页 |